阴影条件下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添加硬件电路实现的MPPT技术 | 第10-11页 |
| ·传统方法改进的MPPT技术 | 第11-12页 |
| ·根据规律实现的MPPT技术 | 第12页 |
| ·使用智能算法实现的MPPT技术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光伏组件特性分析及模型建立 | 第14-30页 |
|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组件的特性分析 | 第14-18页 |
| ·热斑现象分析 | 第14-16页 |
| ·多峰现象分析 | 第16-18页 |
| ·引起光伏组件多峰输出特性的因素 | 第18-21页 |
| ·阴影位置 | 第18-20页 |
| ·温度 | 第20-21页 |
| ·阴影条件下光伏组件的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 ·双二极管模型 | 第21-22页 |
| ·参数确定 | 第22-24页 |
| ·多峰光伏系统的设计 | 第24-29页 |
| ·光伏模拟器的系统结构 | 第24-25页 |
| ·模拟器工作点的确定 | 第25-27页 |
| ·拓扑选择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变异粒子群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 第30-46页 |
| ·全局扫描法 | 第30-31页 |
| ·粒子群算法 | 第31-38页 |
| ·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 ·参数介绍 | 第32-33页 |
| ·算法流程 | 第33-34页 |
| ·粒子群算法在 MP PT 中的应用 | 第34-38页 |
| ·变异粒子群算法 | 第38-45页 |
| ·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 ·算法流程 | 第39-40页 |
| ·变异粒子群算法在最大功率点跟踪中的应用 | 第40页 |
| ·基于变异粒子群算法的MPPT仿真 | 第40-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46-64页 |
| ·主电路设计 | 第46-49页 |
| ·光伏模拟器的设计 | 第46-48页 |
| ·Boost 电路的设计 | 第48-49页 |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49-51页 |
| ·检测元件的选取 | 第49页 |
| ·采样电路的设计 | 第49-50页 |
|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50-51页 |
| ·软件设计 | 第51-54页 |
| ·随机数的实现 | 第51-52页 |
| ·光伏模拟器算法的实现 | 第52页 |
| ·数字采样滤波的设计 | 第52-53页 |
| ·数字PI调节器的设计 | 第53-54页 |
| ·实验波形分析 | 第54-63页 |
| ·光伏模拟器实验波形分析 | 第54-60页 |
| ·最大功率点跟踪实验波形分析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