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第一节 岳麓诗歌的界定 | 第9页 |
| 第二节 岳麓诗歌的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 第一章 岳麓诗歌现象的形成 | 第12-24页 |
| 第一节 优美的山川风物是岳麓诗歌现象形成的基础 | 第13-17页 |
| 一、秀丽的自然风光 | 第13-15页 |
| 二、独特的人文景观 | 第15-17页 |
|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岳麓诗歌现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第17-21页 |
| 一、南楚的浪漫主义 | 第18-20页 |
| 二、流放寓居之地 | 第20-21页 |
| 第三节 众多名人推动着岳麓诗歌现象的形成 | 第21-24页 |
| 第二章 岳麓诗歌的分期研究 | 第24-36页 |
| 第一节 初绽光彩的唐代岳麓诗歌 | 第24-29页 |
| 一、创作主体以流寓湖南的作家为主,以本土作家为辅 | 第25-27页 |
| 二、唐代岳麓诗歌主题的多样化 | 第27-29页 |
| 第二节 渐入佳境的宋元岳麓诗歌 | 第29-32页 |
| 一、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 | 第30-31页 |
| 二、与宗教有关诗歌的减少,学士类诗人登上舞台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绚丽多彩的明清岳麓诗歌 | 第32-36页 |
| 一、家族型诗人加入创作主体 | 第33-34页 |
| 二、描写岳麓书院成诗歌重要内容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岳麓诗歌与湖湘理学 | 第36-48页 |
| 第一节 胡氏父子与岳麓诗歌 | 第37-39页 |
| 第二节 张栻、朱熹与岳麓诗歌 | 第39-42页 |
| 第三节 王阳明与岳麓诗歌 | 第42-45页 |
| 第四节 王夫之与岳麓诗歌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岳麓诗歌的价值 | 第48-50页 |
| 第一节 岳麓风貌的记录者 | 第48-49页 |
| 第二节 地域文化交流的载体 | 第49-50页 |
| 第三节 湖湘诗歌的璀璨明珠 | 第50页 |
|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