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测光谱的油菜识别模型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高光谱遥感在植物分类上的应用进展 | 第11-14页 |
| ·实测高光谱数据的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案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数据采集 | 第18-30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 ·油菜 | 第19-20页 |
| ·实验材料选择 | 第20-21页 |
| ·实验设计 | 第21-24页 |
| ·实验的软硬件条件 | 第24-26页 |
| ·实验光谱仪介绍 | 第24-25页 |
| ·光谱数据分析软件介绍 | 第25-26页 |
| ·光谱数据的采集 | 第26-30页 |
| ·冠层光谱数据的采集 | 第27页 |
| ·叶片光谱数据的采集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30-40页 |
| ·高光谱遥感 | 第30-31页 |
| ·高光谱遥感数据获取 | 第30页 |
| ·高光谱数据的特点 | 第30-31页 |
| ·本研究数据处理方案 | 第31页 |
| ·光谱数据的预处理 | 第31-33页 |
| ·平均 | 第31-32页 |
| ·平滑 | 第32-33页 |
| ·内聚系数分析 | 第33-34页 |
| ·特征波长指数分析 | 第34-35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35-36页 |
| ·马氏距离 | 第36-37页 |
| ·识别模型的建立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识别时期的选择 | 第40-50页 |
| ·识别时期选择的研究思路 | 第40页 |
| ·原始光谱曲线分析 | 第40-42页 |
| ·样本内聚性分析 | 第42-44页 |
| ·特征波长指数分析 | 第44-46页 |
| ·最佳识别时期的选择 | 第46-47页 |
| ·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光谱差异与识别 | 第50-78页 |
| ·不同地物的光谱曲线特征比较 | 第50-51页 |
| ·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51-52页 |
| ·内聚系数分析 | 第52-54页 |
| ·油菜光谱反射率曲线特征分析 | 第54-60页 |
| ·不同油菜冠层光谱反射率比较 | 第54-56页 |
| ·不同油菜叶片光谱反射率比较 | 第56-58页 |
| ·油菜叶片与冠层反射率光谱特征的比较 | 第58-60页 |
| ·特征波长指数分析 | 第60-64页 |
| ·基于冠层光谱的特征波长指数分析 | 第60-62页 |
| ·基于叶片光谱的特征波长指数分析 | 第62-64页 |
| ·识别模型的建立与结果 | 第64-72页 |
| ·识别模型的建立 | 第64-68页 |
| ·识别模型计算结果 | 第68-72页 |
| ·结果分析 | 第72-78页 |
| ·不同层次识别模型的比较 | 第72-73页 |
| ·叶片与冠层不同层面识别模型的比较 | 第73-74页 |
| ·转基因油菜与其亲本光谱差异的探索 | 第74-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创新点 | 第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 作者简介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