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

生物炭对不同质地土壤NO3--N和NH4+-N运移规律的影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第10-11页
     ·生物炭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进展第11-12页
     ·生物炭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第12页
     ·土壤溶质运移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存在问题第13-14页
第二章 生物炭对土壤中 NO_3~--N 和 NH_4~+-N 的吸附作用机理第14-22页
   ·生物炭的结构及特性第14-17页
     ·生物炭的定义第14-15页
     ·生物炭的结构第15-16页
     ·生物炭的特性第16-17页
   ·生物炭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附作用机理第17-19页
     ·生物炭的吸附动力学第17-18页
     ·生物炭的吸附热力学第18-19页
   ·土壤溶质运移第19-22页
     ·土壤溶质运移的方式第19-20页
     ·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第20-22页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实验材料第22页
     ·生物炭第22页
     ·供试土壤第22页
     ·仪器及设备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24页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2页
     ·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运移规律第22-24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24-33页
   ·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第24页
   ·土壤硝态氮运移规律第24-29页
     ·黄绵土中硝态氮的运移第24-25页
     ·塿土中硝态氮的运移第25-26页
     ·风砂土中硝态氮的运移第26页
     ·土壤硝态氮运移参数分析第26-28页
     ·小结第28-29页
   ·土壤铵态氮运移规律第29-33页
     ·黄绵土中铵态氮的运移第29页
     ·塿土中铵态氮的运移第29-30页
     ·风砂土中铵态氮的运移第30-31页
     ·土壤铵态氮运移参数分析第31-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33-35页
   ·主要结论第33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40页
致谢第40-41页
作者简介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种植模式及秸秆还田对旱地农田土壤肥力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