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6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勘探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四川盆地陆相天然气勘探现状 | 第12页 |
·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 第14-16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4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本地质特征 | 第16-25页 |
·普光地理及构造特征 | 第16-18页 |
·地理及构造位置 | 第16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6-17页 |
·局部构造 | 第17-18页 |
·地层特征及对比 | 第18-22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8页 |
·区域地层发育 | 第18-21页 |
·地层对比 | 第21-22页 |
·沉积体系特征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岩性特征 | 第25-37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5-35页 |
·碎屑颗粒特征 | 第25-27页 |
·重矿物特征 | 第27-29页 |
·填隙物特征 | 第29-34页 |
·粒度特征 | 第34-35页 |
·岩石结构特征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储集空间类型及孔喉结构特征 | 第37-47页 |
·储集空间类型 | 第37-40页 |
·喉道类型 | 第40-41页 |
·孔喉组合特征 | 第41-42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42-47页 |
·压汞法孔隙结构特征 | 第42-45页 |
·毛细管压力曲线类型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储层物性 | 第47-56页 |
·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47-51页 |
·总体物性分析 | 第47-48页 |
·各段物性分析 | 第48-51页 |
·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统计规律 | 第51-53页 |
·储层纵向分布特征 | 第53-56页 |
第六章 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 第56-69页 |
·成岩作用 | 第56-64页 |
·压实作用 | 第56-57页 |
·压溶作用 | 第57页 |
·胶结作用 | 第57-61页 |
·溶蚀作用 | 第61页 |
·交代作用 | 第61-62页 |
·破裂和裂缝充填作用 | 第62-64页 |
·成岩阶段划分 | 第64-65页 |
·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特征 | 第65-69页 |
·成岩序列 | 第65页 |
·孔隙演化特征 | 第65-69页 |
第七章 储层综合研究 | 第69-85页 |
·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 第69-76页 |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9-72页 |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72-75页 |
·构造破裂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75-76页 |
·物性下限确定及有效储层平面展布 | 第76-85页 |
·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 | 第76页 |
·储层分类 | 第76-79页 |
·有效储层平面展布特征 | 第79-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个人简介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