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 ·葡萄霜霉病的分布及危害 | 第11页 |
| ·葡萄霜霉病病原及发病症状 | 第11-12页 |
| ·葡萄霜霉病病原 | 第11页 |
| ·葡萄霜霉病发病症状 | 第11-12页 |
| ·葡萄霜霉病菌的生活史 | 第12-13页 |
| ·葡萄霜霉病菌的有性阶段 | 第12-13页 |
| ·葡萄霜霉病菌的无性阶段 | 第13页 |
| ·病害流行与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3-15页 |
| ·病害流行 | 第13-14页 |
| ·葡萄霜霉病的预测预报研究 | 第14页 |
| ·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4-15页 |
|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 | 第15-17页 |
| ·加强田间管理 | 第15-16页 |
| ·培育抗病品种 | 第16页 |
| ·化学防治 | 第16-17页 |
| ·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研究 | 第17-20页 |
| ·葡萄霜霉病的鉴定方法和分级标准 | 第17-18页 |
| ·葡萄叶片形态结构抗性 | 第18页 |
| ·葡萄生理生化抗性 | 第18-20页 |
| ·葡萄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0-22页 |
| ·葡萄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 第20-21页 |
| ·葡萄霜霉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 ·新疆葡萄霜霉病分布及病区划分 | 第22页 |
| ·葡萄抗霜霉病不同鉴定方法的研究 | 第22-23页 |
| ·室内离体叶片接种试验 | 第22-23页 |
| ·田间叶片接种试验 | 第23页 |
| ·田间自然发病抗霜霉病鉴定 | 第23页 |
| ·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叶片接种鉴定、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页 |
| ·葡萄种质资源抗霜霉病鉴定 | 第23-24页 |
| ·葡萄种质资源室内离体叶片接种 | 第23页 |
| ·葡萄种质资源田间自然发病鉴定 | 第23-24页 |
| ·葡萄品种特性与霜霉病发生的关系 | 第24-26页 |
| ·不同葡萄品种叶背茸毛和气孔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24页 |
| ·不同葡萄品种钾钙含量的测定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 ·新疆葡萄霜霉病分布及病区划分 | 第26-27页 |
| ·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区 | 第26页 |
| ·葡萄霜霉病常发区 | 第26页 |
| ·葡萄霜霉病的次常发生区 | 第26-27页 |
| ·葡萄霜霉病基本不发生区 | 第27页 |
| ·葡萄抗霜霉病不同鉴定方法的研究 | 第27-30页 |
| ·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 | 第27-28页 |
| ·田间叶片接种鉴定 | 第28-29页 |
| ·田间自然发病鉴定 | 第29页 |
| ·三种鉴定方法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 ·葡萄种质资源抗霜霉病鉴定 | 第30-31页 |
| ·葡萄种质资源室内离体叶片接种试验 | 第30页 |
| ·葡萄种质资源田间自然发病鉴定 | 第30-31页 |
| ·葡萄品种特性与霜霉病发生的关系 | 第31-37页 |
| ·不同品种叶片背面表面结构与霜霉病发生的关系 | 第31页 |
| ·抗病性与钾钙含量的关系 | 第31-37页 |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 附录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47-48页 |
| 附件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