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导论 | 第13-32页 |
·研究缘起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关于文化及文化传播 | 第14-16页 |
·关于体育文化、体育跨文化传播 | 第16-18页 |
·关于乒乓球、乒乓球文化与乒乓球文化传播 | 第18-25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5页 |
·研究的理论视角 | 第25-28页 |
·跨文化传播理论 | 第25-27页 |
·符号互动理论 | 第27-28页 |
·研究对象、方法、思路与内容 | 第28-30页 |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研究思路 | 第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30-32页 |
·研究重点 | 第30-31页 |
·研究难点 | 第31页 |
·创新点 | 第31-32页 |
2 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渊源及文化解读 | 第32-45页 |
·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渊源 | 第32-34页 |
·游戏来源 | 第32-33页 |
·起源地之争辨 | 第33-34页 |
·乒乓球文化的解读 | 第34-45页 |
·乒乓球文化的概念 | 第35-37页 |
·乒乓球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 第37-41页 |
·乒乓球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 第41-45页 |
3 乒乓球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早期传播 | 第45-66页 |
·乒乓球文化的产生与演进 | 第45-53页 |
·从玩耍到游戏:乒乓球文化的第一次飞跃 | 第45-47页 |
·由游戏到竞技:乒乓球文化的第二次飞跃 | 第47-51页 |
·文化体系的完善:乒乓球文化的第三次飞跃 | 第51-53页 |
·乒乓球文化形成背景透视 | 第53-55页 |
·乒乓球文化早期的传播载体 | 第55-66页 |
·广告 | 第55-56页 |
·专利与商标 | 第56-57页 |
·部分音乐 | 第57-58页 |
·纸质媒介 | 第58-63页 |
·贺卡与集邮 | 第63-64页 |
·相关艺术品 | 第64-66页 |
4 乒乓球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第66-116页 |
·乒乓球运动在欧美的兴起与传播 | 第66-86页 |
·乒乓球运动在欧美的兴起 | 第66页 |
·乒乓球运动在欧美的传播 | 第66-82页 |
·乒乓球运动在欧美传播的方式、特征及价值 | 第82-86页 |
·乒乓球运动在非洲的兴起与传播 | 第86-88页 |
·在非洲的传播的方式与特征 | 第86-87页 |
·在非洲传播的价值 | 第87-88页 |
·乒乓球运动在亚洲的兴起与传播 | 第88-93页 |
·在日本的兴起与传播 | 第88-91页 |
·乒乓球运动在亚洲的传播方式、特征 | 第91-92页 |
·乒乓球运动在亚洲的传播价值 | 第92-93页 |
·乒乓球文化的欧亚对抗及发展 | 第93-96页 |
·乒乓球文化的欧亚对抗 | 第93-95页 |
·乒乓球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 第95-96页 |
·乒乓球文化在世界传播的个案研究 | 第96-106页 |
·乒乓球文化的传播载体 | 第96-98页 |
·乒乓球的文化传播媒介 | 第98-99页 |
·传播媒介对乒乓球文化的影响 | 第99-100页 |
·“一粒粟中看世界”——平面媒体下的乒乓球传播个案分析 | 第100-106页 |
·作为娱乐文化的乒乓球 | 第106-116页 |
·乒乓球文化娱乐性的形成 | 第106-107页 |
·乒乓球文化娱乐性的发展 | 第107-116页 |
5 乒乓球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第116-136页 |
·乒乓球运动的引入 | 第116-118页 |
·对目前乒乓球引入近代中国历史的质疑 | 第116-117页 |
·具体历史考证 | 第117-118页 |
·乒乓球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 第118-126页 |
·组织的建立及发展 | 第119-120页 |
·赛事的开展 | 第120-122页 |
·技战术的演变 | 第122-123页 |
·乒乓球规则的变动及发展 | 第123-125页 |
·女子乒乓球发展 | 第125-126页 |
·乒乓球文化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 第126-134页 |
·乒乓球文化在现代中国的传播方式与特征 | 第126-131页 |
·乒乓球文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 第131-134页 |
·“千岩万壑路不定” ――乒乓球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困境 | 第134-136页 |
6 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实证研究 | 第136-159页 |
·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理论 | 第136-137页 |
·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 第137-143页 |
·乒乓球文化的价值 | 第137-141页 |
·体育全球化的驱动 | 第141-142页 |
·乒乓球文化的现代多元性要求 | 第142-143页 |
·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要求 | 第143页 |
·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瓶颈 | 第143-147页 |
·乒乓球缺乏世界职业体育流行项目的基本特征 | 第143-144页 |
·世界乒乓球文化发展的失衡 | 第144-145页 |
·乒乓球文化认同的矛盾 | 第145-147页 |
·世界其他运动对乒乓球文化传播的启示 | 第147-151页 |
·跆拳道 | 第147-148页 |
·瑜伽 | 第148-151页 |
·乒乓球跨文化传播路径 | 第151-159页 |
·加强乒乓球文化的认同 | 第151-153页 |
·构建全球化语境下的乒乓球文化传播的体系 | 第153-155页 |
·以我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为载体,发展乒乓球运动文化 | 第155-158页 |
·加强乒乓球文化研究,对乒乓球文化进行整合和重建 | 第158-15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9-162页 |
·结论 | 第159-160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后续研究内容 | 第160页 |
·未来乒乓球跨文化传播的展望与设想 | 第160-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64-173页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第173-175页 |
附录二:部分访谈记录 | 第175-182页 |
附件三:部分专家邮件来往录 | 第182-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