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9页 |
1.1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特点及分类 | 第11-12页 |
1.1.1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 第11页 |
1.1.2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分类 | 第11-12页 |
1.2 间接紫外光检测法的原理及应用 | 第12-18页 |
1.2.1 间接检测法的原理 | 第12-13页 |
1.2.2 间接紫外光检测法的原理 | 第13-14页 |
1.2.3 间接紫外光检测法的应用 | 第14-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8-19页 |
第2章 植物激素高效毛细管电泳直接紫外光检测法的研究 | 第19-29页 |
2.1 前言 | 第19-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2.2.1 仪器 | 第20页 |
2.2.2 试剂 | 第20页 |
2.2.3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第20页 |
2.2.4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0-21页 |
2.2.5 试样处理 | 第21页 |
2.2.6 实验操作 | 第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8页 |
2.3.1 SDS浓度对植物激素分离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2 硼砂浓度对植物激素分离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3 葡萄糖浓度对植物激素分离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4 三乙醇胺浓度对植物激素分离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5 酸度对植物激素分离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6 定量分析特征及其应用 | 第26-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氨基酸高效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光检测法的研究 | 第29-40页 |
3.1 前言 | 第29-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3.2.1 仪器 | 第30-31页 |
3.2.2 试剂 | 第31页 |
3.2.3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第31页 |
3.2.4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1页 |
3.2.5 试样处理 | 第31页 |
3.2.6 实验操作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3.3.1 背景电解质种类对氨基酸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 背景电解质浓度对氨基酸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3 酸度对氨基酸分离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4 磷酸盐浓度对氨基酸分离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5 定量分析特征及其应用 | 第36-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胆汁酸高效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光检测法的研究 | 第40-50页 |
4.1 前言 | 第40-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4.2.1 仪器 | 第41-42页 |
4.2.2 试剂 | 第42页 |
4.2.3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第42页 |
4.2.4 实验操作 | 第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4.3.1 背景电解质种类对胆汁酸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2 背景电解质浓度对胆汁酸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3 SDS浓度对胆汁酸分离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4 尿素浓度对胆汁酸分离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5 酸度对胆汁酸分离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6 乙醇对胆汁酸分离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7 胆汁酸分离结果 | 第48-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贝母类化合物高效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光检测法的研究 | 第50-56页 |
5.1 前言 | 第5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5.2.1 仪器 | 第50-51页 |
5.2.2 试剂 | 第51页 |
5.2.3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第51页 |
5.2.4 实验操作 | 第5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5.3.1 背景电解质种类对贝母类化合物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5.3.2 背景电解质浓度对贝母类化合物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 第53页 |
5.3.3 SDS浓度对贝母类化合物分离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5.3.4 硼砂浓度对贝母类化合物分离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5.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