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目录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蒺藜内生真菌抗氧化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14-29页 | 
| 1 引言 | 第14-15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5-18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15-16页 | 
| ·供试菌株 | 第15页 | 
| ·培养基 | 第15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5-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 ·发酵产物样液的制备 | 第16-17页 | 
| ·蒺藜内生真菌发酵液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17-18页 | 
| ·活性菌株JL1 3稳定性测试 | 第18页 | 
| ·数据处理 | 第18页 |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8-25页 | 
| ·PDB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发酵液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 | 第18-19页 | 
| ·9株菌株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19-20页 | 
| ·JL13,JL14,JL17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20-22页 | 
| ·活性菌株JL13菌株发酵产物的稳定性测试 | 第22-25页 | 
| 4 讨论 | 第25-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JL13菌株活性物质提取方案、成分分析及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 | 第29-49页 | 
| 1 引言 | 第2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 ·菌株 | 第29页 | 
| ·发酵培养基 | 第29页 | 
| ·试剂 | 第29页 | 
| ·仪器 | 第29-30页 | 
| ·方法 | 第30-34页 | 
| ·JL13的发酵培养 | 第30页 | 
| ·发酵产物活性物质最优提取方案的确定 | 第30-31页 | 
| ·对DPPH·,·OH和02-·白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31页 | 
| ·不同萃取部位多酚含量测定 | 第31页 | 
| ·EAE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31-33页 | 
| ·EAE对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33页 | 
|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 ·JL13菌株活性物质最优提取方案的确定 | 第34-39页 | 
| ·除去菌丝体 | 第34页 | 
| ·多糖等大分子杂质的进一步去除 | 第34页 | 
| ·活性物质最佳提取试剂的选择 | 第34-36页 | 
| ·活性物质最佳提取体积比例的选择 | 第36-37页 | 
| ·活性物质最佳提取次数的确定 | 第37-39页 | 
| ·活性物质最优提取方案 | 第39页 | 
| ·发酵液提取物各萃取部位的多酚含量与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1页 | 
| ·EAE的生物活性测定 | 第41-44页 | 
| ·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法测定体外抗氧化能力 | 第41-42页 | 
| ·对H_2O_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的保护作用的测定 | 第42-43页 | 
| ·对白发性和H_2O_2诱导肝组织产生脂质过氧化物(MDA)的抑制作用 | 第43-44页 | 
| ·EAE对肿瘤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 | 第44页 | 
| 4 讨论 | 第44-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第三章 响应面法对JL13菌株产多酚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9-71页 | 
| 1引言 | 第49-5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 ·实验菌株 | 第50页 | 
| ·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 ·主要仪器 | 第51页 | 
| ·培养基 | 第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5页 | 
| ·培养方法,评价指标与待测样液、菌体的制备 | 第51页 | 
| ·对产多酚的基础发酵培养基碳、氮源和无机盐的筛选 | 第51-52页 | 
| ·初始培养PH和温度的选抒 | 第52页 | 
| ·摇瓶发酵基本特性的考察 | 第52-53页 | 
| ·产多酚培养基的优化实验设计 | 第53-54页 | 
| ·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54页 | 
|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54-55页 | 
| ·pH 测定 | 第5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5-68页 | 
| ·最佳碳、氮源的确定 | 第55-56页 | 
| ·碳、氮源最适浓度的确定 | 第56-58页 | 
| ·无机盐对JL13菌体生长和和多酚含量的影响 | 第58页 | 
| ·初始PH对多酚产量和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发酵温度对多酚产量和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59-60页 | 
| ·JL13菌株摇瓶发酵的基本特性 | 第60-62页 | 
| ·经验法优化的基础培养基 | 第62页 | 
| ·重要因素的筛选(PB设计) | 第62-64页 | 
|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 第64-65页 | 
| ·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 | 第65-68页 | 
| 4 讨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 第四章 JL13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 | 第71-83页 | 
| 1 引言 | 第7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71-72页 | 
| ·样品制备 | 第71页 | 
| ·实验动物 | 第71-72页 | 
| ·药品与试剂盒 | 第72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72页 | 
| ·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 ·实验设计及分组 | 第72-73页 | 
| ·生化指标测定 | 第73页 | 
| ·数据处理 | 第7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3-79页 | 
| ·JFE对饲喂高脂饮食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73-74页 | 
| ·JFE对饲喂高脂饮食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第74-75页 | 
| ·JFE对饲喂高脂饮食小鼠血清TC的影响 | 第75-76页 | 
| ·FE对饲喂高脂饮食小鼠血清TG、HDL-C、LDL-C水平和HDL-C/TC值、AI的影响 | 第76-77页 | 
| ·JFE对饲喂高脂饮食小鼠血清AST,ALT和ALP水平的影响 | 第77页 | 
| ·JFE对饲喂高脂饮食小鼠肝脏TC,TG和总肝酯酶含量的影响 | 第77-78页 | 
| ·JFE对饲喂高脂饮食小鼠肝脏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 ·JFE对饲喂高脂饮食小鼠肝脏T-AOC,GSH和GSH-PX含量的影响 | 第79页 | 
| 4 讨论 | 第79-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 
|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 附录A | 第84-85页 | 
| 附录B | 第85-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