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金融排除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金融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总体评述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金融排除视角下的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基本理论 | 第23-36页 |
·金融排除理论 | 第23-30页 |
·金融排除的界定 | 第23-25页 |
·金融排除的类型 | 第25-27页 |
·金融排除的对象 | 第27-29页 |
·金融排除的过程 | 第29-30页 |
·普惠金融体系理论 | 第30-36页 |
·普惠金融与金融排除的关系 | 第30-31页 |
·普惠金融体系的缘起及内涵 | 第31-32页 |
·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社会学意义 | 第32-34页 |
·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 | 第34-36页 |
第3章 金融排除视角下的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机理分析 | 第36-51页 |
·普惠金融体系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 第36-39页 |
·宏观经济系统中的普惠金融体系 | 第36-37页 |
·普惠金融体系对总产出的影响机理 | 第37-39页 |
·普惠金融体系的萌芽阶段 | 第39-44页 |
·系统形成机理 | 第39-41页 |
·政策调控机理 | 第41-44页 |
·普惠金融体系的发育阶段 | 第44-47页 |
·内在成长机理 | 第44-45页 |
·外部推动机理 | 第45-47页 |
·普惠金融体系的成熟阶段 | 第47-51页 |
·三元供给机理 | 第47-48页 |
·供需匹配机理 | 第48-51页 |
第4章 金融排除视角下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现状考察 | 第51-77页 |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供给层面 | 第51-61页 |
·商业性金融机构 | 第52-58页 |
·政策性金融机构 | 第58页 |
·合作性金融机构 | 第58-59页 |
·民间金融及其他 | 第59-61页 |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需求层面 | 第61-66页 |
·弱势地区 | 第61-62页 |
·弱势产业 | 第62-63页 |
·弱势企业 | 第63-65页 |
·弱势群体 | 第65-66页 |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平台条件 | 第66-71页 |
·征信评估 | 第66-67页 |
·支付结算 | 第67-68页 |
·专业培训 | 第68-69页 |
·行业自律 | 第69-71页 |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宏观环境 | 第71-77页 |
·宏观经济 | 第71-72页 |
·政府监管 | 第72-73页 |
·法规政策 | 第73-75页 |
·社会人文 | 第75-77页 |
第5章 金融排除视角下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评价 | 第77-87页 |
·我国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 | 第77-80页 |
·我国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依据 | 第77-78页 |
·我国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步骤 | 第78-80页 |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评价 | 第80-83页 |
·我国普惠金融指数的测度 | 第80-81页 |
·测度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我国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3-87页 |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83-85页 |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第6章 国内外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比较借鉴 | 第87-98页 |
·发达国家普惠金融的经验 | 第87-92页 |
·社区银行模式 | 第87-89页 |
·创新系统模式 | 第89-91页 |
·多元支持模式 | 第91-92页 |
·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的经验 | 第92-94页 |
·BRI-UD模式 | 第92页 |
·阳光银行模式 | 第92-93页 |
·GB模式的衍生 | 第93-94页 |
·最不发达国家普惠金融的经验 | 第94-95页 |
·格莱珉银行模式 | 第94页 |
·FINCA-VB模式 | 第94-95页 |
·信用合作模式 | 第95页 |
·国际经验的比较及借鉴 | 第95-98页 |
·国际经验总结分析 | 第95-96页 |
·我国的特殊性分析 | 第96-97页 |
·相关借鉴及启示 | 第97-98页 |
第7章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政策建议 | 第98-105页 |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 第98-99页 |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供给方面的创新 | 第99-101页 |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需求方面的培育 | 第101-102页 |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支撑平台的搭建 | 第102-103页 |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制度安排 | 第103-105页 |
第8章 总结 | 第105-107页 |
·创新点 | 第105页 |
·研究结论 | 第105-106页 |
·研究展望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3页 |
附录1 普惠金融指数纵向测度原始数据 | 第113-114页 |
附录2 普惠金融各指标纵向测度实际值 | 第114-115页 |
附录3 普惠金融各指标纵向测度的权重 | 第115-116页 |
附录4 普惠金融各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 | 第116-117页 |
附录5:普惠金融各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 | 第117页 |
附录6:普惠金融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