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减联合优思弗治疗难治性黄疸(肝郁脾虚型)31例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临床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5-17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7页 |
3 临床观察指标 | 第17-18页 |
4 统计学处理选择 | 第18页 |
诊疗标准 | 第18-22页 |
1 临床诊断标准 | 第18-20页 |
2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0页 |
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0-21页 |
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1-22页 |
结果 | 第22-24页 |
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比较 | 第22页 |
2 两组治疗前后TBIL、ALT变化比较 | 第22-23页 |
3 两组临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 第23页 |
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比较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35页 |
1 现代医学对(难治性)黄疸的认识 | 第24-25页 |
2 祖国医学对(难治性)黄疸的认识 | 第25-27页 |
3 两种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 | 第27-28页 |
4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 第28-29页 |
5 局方逍散加减方分析 | 第29-32页 |
6 优思弗的退黄作用机制 | 第32-33页 |
7 局方逍遥散加减联合优思弗的机制探讨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文献综述 | 第38-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