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浆果类论文--葡萄论文

鲜食葡萄新品种‘鄞红的遗传分析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缩略语表第15-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1页
 1 葡萄栽培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6-23页
   ·世界葡萄栽培现状第16-18页
     ·国外葡萄生产情况第16-17页
     ·国外葡萄栽培特点第17-18页
       ·推广优良品种,重视品种区域化第17页
       ·控产栽培、注重品质第17-18页
       ·葡萄园区规范化管理第18页
       ·增加科技投入第18页
   ·国内葡萄栽培现状第18-21页
     ·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第18-19页
     ·我国主要栽培区第19-20页
     ·品种结构第20-21页
       ·酿酒葡萄第20页
       ·葡萄干、葡萄汁第20页
       ·鲜食葡萄第20-21页
   ·浙江省葡萄生产现状第21-23页
     ·自然环境条件第21页
     ·主要栽培品种第21-22页
     ·主要栽培技术第22-23页
       ·控产栽培第22页
       ·设施栽培第22-23页
   ·浙江省葡萄生产存在的问题第23页
 2 分子标记在葡萄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第23-29页
   ·ISSR标记第24-25页
   ·其他分子标记技术第25-27页
     ·RFLP第25页
     ·AFLP第25-26页
     ·SSR第26页
     ·RAPD第26页
     ·SRAP第26-27页
   ·分子标记在葡萄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第27-29页
     ·不同属、品种的分类与鉴定第27-28页
     ·系谱分析第28页
     ·构建基因遗传图谱第28页
     ·目标性状连锁基因标记第28-29页
 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葡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第31-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37页
   ·材料第31-34页
     ·试验材料第31-34页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第34页
     ·主要仪器第34页
   ·试验方法第34-36页
     ·基因组DNA提取第34-35页
     ·DNA浓度和纯度的确定第35页
     ·葡萄ISSR-PCR扩增第35-36页
       ·ISSR扩增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第35-36页
       ·ISSR引物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第36页
       ·PCR产物检测第36页
     ·数据统计第36-37页
 2 结果分析第37-46页
   ·DNA提取质量检测第37页
   ·ISSR引物筛选及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第37-39页
   ·多态性分析第39-41页
   ·聚类分析第41-46页
     ·全部样品聚类第41-42页
     ·‘鄞红’与其他品种的遗传关系第42-46页
 3 讨论第46-48页
   ·葡萄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6页
   ·PCR反应的影响因素第46-47页
     ·PCR反应体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第46-47页
     ·引物退火温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第47页
   ·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第47-48页
 4 结论第48-50页
第三章 葡萄新品种‘鄞红’生育特性、品质特征与高产栽培要点第50-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试验材料第50-51页
   ·试验地点基本情况第51页
   ·试验方法第51-53页
     ·物候期和生长结果特性观察第51-52页
     ·抗病性调查第52页
     ·果实品质测定第52页
     ·光合特性测定第52页
     ·丰产性调查第52-53页
 2 结果分析第53-58页
   ·物候期及生长特性分析第53-54页
     ·物候期第53-54页
     ·生长结果特性第54页
   ·抗病性分析第54页
   ·果实品质第54-57页
   ·光合特性分析第57页
   ·丰产性调查第57-58页
 3 ‘鄞红’栽培技术要点第58-60页
   ·园地的选择第58页
   ·整地第58页
   ·密度第58页
   ·架式和修剪第58-59页
   ·肥水管理第59页
   ·病虫防治第59页
   ·产期调节技术第59-60页
   ·主要繁殖技术第60页
 4 结论第60-63页
   ·‘鄞红’、巨峰和藤稔的植物学特征比较第60-61页
   ·‘鄞红’、巨峰和藤稔的果实生长发育期比较第61页
   ·‘鄞红’的商业性评价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石蒜的离体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
下一篇:凯尔森个别规范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