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论特雷·伊格尔顿的作者观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3页
第1章 特雷·伊格尔顿作者观的基本构成第13-27页
   ·作者的身份第13-18页
     ·物质生产者第14-16页
     ·意识形态生产者第16-18页
   ·作者的创作第18-23页
     ·文学语言第18-20页
     ·情感结构第20-21页
     ·现实渗透第21-23页
   ·作者的倾向第23-27页
     ·政治倾向第23-25页
     ·人本倾向第25-27页
第2章 特雷·伊格尔顿作者观中的辩证关系第27-37页
   ·作者与文本第27-30页
     ·文学生产视域的作者与文本第28-29页
     ·意识形态视域的作者与文本第29-30页
   ·作者与读者第30-33页
     ·生产与消费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第31-32页
     ·作者与读者关系相对于某一个文本而存在第32-33页
   ·作者与批评家第33-37页
     ·批评家是作者意图的传达者与发掘者第34-35页
     ·批评家是作者作品的评判者与指导者第35-37页
第3章 特雷·伊格尔顿作者观的理论渊源第37-46页
   ·艺术生产理论第38-41页
     ·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考察第38-39页
     ·本雅明“作为生产者的作家”的观点第39-40页
     ·马舍雷的文学生产思想第40-41页
   ·意识形态理论第41-43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第41页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第41-43页
   ·文化政治批评理论第43-46页
     ·本雅明的艺术政治观第43-44页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理论第44-46页
结语第46-49页
注释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洛特·史密斯《艾米琳》中性别间不均衡的“礼物交换”
下一篇:论《浮士德》中的主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