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福柯主体思想展开的背景 | 第9-11页 |
·国内外福柯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福柯主体思想产生的根源 | 第14-22页 |
·主体哲学的演变 | 第14-19页 |
·主体哲学的肇始 | 第14-17页 |
·人文主义的出现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 第17-18页 |
·近代主体哲学的建立 | 第18-19页 |
·福柯主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福柯主体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22-49页 |
·关注主体阶段 | 第22-23页 |
·解构主体阶段 | 第23-40页 |
·解构主体的原因 | 第24-32页 |
·作为解构主体认识论基础的考古学和方法论基础的谱系学 | 第32-36页 |
·知识——权力理论 | 第36-38页 |
·福柯解构主体的主要论点——“人之死” | 第38-40页 |
·回归主体阶段——生存美学的提出 | 第40-49页 |
·福柯生存美学的理论渊源 | 第42-45页 |
·作为个体实践的生存美学 | 第45-46页 |
·生存美学提出的意义 | 第46-47页 |
·生存美学的局限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福柯主体思想的积极作用和缺陷 | 第49-54页 |
·福柯主体思想的积极作用 | 第49-50页 |
·福柯主体思想的局限 | 第50-54页 |
·不能对主体持完全否定态度 | 第51-52页 |
·形而上的“自我技术”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