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宝库河流域主要人工林水源涵养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0-14页 |
·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11页 |
·植冠层截留作用研究 | 第11-12页 |
·人工林下植被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 | 第12页 |
·人工林下土壤持水特性研究 | 第12-14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4-18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6页 |
·地形地貌 | 第14页 |
·气象 | 第14-15页 |
·水文 | 第15-16页 |
·土壤 | 第16页 |
·植被 | 第16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17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17-18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样方设置及植被调查 | 第19页 |
·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 | 第19页 |
·植冠层截留降水 | 第19-20页 |
·林下枯落物调查 | 第20页 |
·林下土壤调查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4 不同林分人工林下植被多样性 | 第22-32页 |
·不同林分人工林下灌木、草本生长状况分析 | 第24-26页 |
·不同林分人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26-29页 |
·垂直结构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29-30页 |
·基于物种多样性的人工林管理措施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5 不同林分人工林植冠层截留 | 第32-39页 |
·人工林群落截留过程 | 第32-36页 |
·不同林分植冠层的截留量 | 第33页 |
·不同垂直层次植冠层截留量对比 | 第33-36页 |
·不同林分类型及其对照植冠层截留量对比 | 第36-37页 |
·植冠层截留的地位与作用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6 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 | 第39-51页 |
·不同林分的枯落物蓄积量 | 第39-41页 |
·枯落物持水性能 | 第41-50页 |
·不同林分类型下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 | 第41-44页 |
·枯落物持水过程 | 第44-47页 |
·枯落物持水速度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7 不同林分人工林下土壤持水性能 | 第51-58页 |
·不同林分土壤容重及其孔隙度的变化 | 第51-54页 |
·不同林分土壤持水能力 | 第54-57页 |
·不同林分土壤层蓄水能力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8 不同林分人工林水源涵养效应综合评价 | 第58-63页 |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58-60页 |
·评价步骤 | 第60页 |
·评价结果 | 第60-61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61-63页 |
9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个人简介 | 第69-70页 |
导师简介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