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流健康的水系格局与连通性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水系格局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水系连通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河流健康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水系格局与连通变化对河流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杭嘉湖地区自然经济与水生态环境概况 | 第27-35页 |
·自然概况 | 第27-30页 |
·地形地貌 | 第27-28页 |
·气象水文 | 第28页 |
·河流水系 | 第28-29页 |
·土壤植被 | 第29-30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0-32页 |
·人口城市化水平 | 第30-31页 |
·土地利用变化 | 第31页 |
·社会经济发展 | 第31-32页 |
·水生态环境状况 | 第32-33页 |
·污染源分析 | 第32-33页 |
·水环境现状 | 第33页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杭嘉湖地区水系格局与连通变化 | 第35-52页 |
·水系数据的获取 | 第35-36页 |
·水系提取 | 第35-36页 |
·河流分级 | 第36页 |
·水系格局评价方法 | 第36-38页 |
·数量特征指标 | 第36-37页 |
·结构特征指标 | 第37-38页 |
·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 | 第38-41页 |
·水系连通性内涵 | 第38页 |
·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 | 第38-41页 |
·结构连通性 | 第39-40页 |
·功能连通性 | 第40-41页 |
·水系格局与连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1页 |
·杭嘉湖地区水系格局与连通变化特征 | 第41-50页 |
·研究区水系基本参数变化 | 第41-44页 |
·水系格局变化 | 第44-46页 |
·水系连通变化 | 第46-50页 |
·结构连通性变化 | 第46-47页 |
·功能连通性变化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河流健康评估体系 | 第52-60页 |
·河流健康内涵 | 第52页 |
·河流健康评定的要素 | 第52-53页 |
·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量化 | 第53-59页 |
·河流自然形态要素 | 第54页 |
·河流流态要素 | 第54-55页 |
·河流水质要素 | 第55-56页 |
·河岸带栖息地要素 | 第56-58页 |
·河流社会经济功能要素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水系变化对河流健康影响的典型区分析 | 第60-78页 |
·典型区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 第60-61页 |
·典型区水系格局与连通的变化分析 | 第61-64页 |
·水系整体格局与连通变化 | 第61-62页 |
·主干河道水文连通性变化 | 第62-64页 |
·典型区河流健康评估分析 | 第64-73页 |
·河流自然形态要素的响应特征 | 第64-65页 |
·河流流态要素的响应特征 | 第65-66页 |
·河流水质要素的响应特征 | 第66-68页 |
·河岸带栖息地要素的响应特征 | 第68-71页 |
·河流社会经济功能要素的响应特征 | 第71-73页 |
·水系变化对河流生态环境其他方面的影响 | 第73-74页 |
·基于河流健康的杭嘉湖水系格局与连通改善措施 | 第74-76页 |
·工程措施 | 第74-75页 |
·非工程措施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问题 | 第78-82页 |
·主要结论 | 第78-80页 |
·主要特色 | 第80页 |
·存在问题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