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s | 第4-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9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9-13页 |
| ·材料 | 第9-10页 |
| ·主要试剂 | 第9页 |
| ·主要器材仪器 | 第9页 |
| ·实验人群 | 第9-10页 |
| ·实验方法 | 第10-13页 |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10页 |
| ·实验中所用尿、血清标本的收集及保存 | 第10页 |
| ·血清BALP、尿NTx的浓度测定 | 第10-11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13-16页 |
| ·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一般情况 | 第13页 |
| ·治疗前骨转移患者中BALP、uNTX水平 | 第13页 |
| ·治疗前BALP、uNTX水平与骨转移负荷之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 ·治疗前骨代谢标记物水平高低与骨癌痛程度之间的关系 | 第14页 |
| ·治疗前后uNTX、BALP水平的变化敏感性与影像学比较 | 第14页 |
| ·骨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情况与uNTx、BALP的关系 | 第14-16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16-23页 |
|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一般情况 | 第16页 |
| ·骨转移的发生机制 | 第16-17页 |
| ·骨代谢标记物的发现及临床意义 | 第17-18页 |
| ·骨形成标记物BALP在骨转移诊断中的意义 | 第18-19页 |
| ·骨吸收标记物NTx在骨转移诊断中的意义 | 第19-20页 |
| ·BALP、NTx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 第20-21页 |
| ·骨癌痛的发生机制 | 第21-22页 |
| ·唑来膦酸的使用对骨相关事件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23-24页 |
| ·主要结论 | 第23页 |
| ·局限性与展望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8页 |
| 综述 | 第28-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缩略词表 | 第37-3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