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章 康有为进化哲学的启蒙根基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公羊三世”的进化史观 | 第16-19页 |
一、 具有近代特点的“元气说” | 第16-17页 |
二、 强调“全变”的进化论 | 第17-18页 |
三、 “公羊三世”的历史观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平等——大同社会的理想目标 | 第19-24页 |
一、 “爱无等差” | 第20页 |
二、 大同社会的启蒙意蕴 | 第20-24页 |
第二章 谭嗣同“冲决网罗”哲学的启蒙动力 | 第24-31页 |
第一节 “两三世”的历史进化论——“冲决网罗”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一、 “以太”即“仁”的自然观 | 第24-25页 |
二、 “心力论”的历史观 | 第25页 |
三、 “两三世”的历史进化论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平等——“冲决网罗”的现实需求 | 第26-31页 |
一、 “仁—以太—通—平等”的哲学体系 | 第26-28页 |
二、 “冲决网罗”的启蒙价值 | 第28-31页 |
第三章 严复“天演哲学”的启蒙来源 | 第31-37页 |
第一节 进化论——“天演哲学”的思想来源 | 第31-34页 |
一、 对西学的传播 | 第31页 |
二、 《天演论》的翻译 | 第31-32页 |
三、 严式风格政治进化观 | 第32-34页 |
第二节 自由——“天演哲学”的终极追求 | 第34-37页 |
一、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自由主义 | 第34-35页 |
二、 “天演哲学”的启蒙价值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启蒙目的 | 第37-42页 |
第一节 进化观——新民思想的理论依据 | 第37-39页 |
一、 梁启超的变易思想 | 第37页 |
二、 进化史观 | 第37-38页 |
三、 新民思想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自由——新民的理想蓝图 | 第39-42页 |
一、 梁启超中国化的自由主义 | 第39-40页 |
二、 新民思想的启蒙意蕴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中国近代维新派启蒙的特征 | 第42-48页 |
第一节 变易史观的新发展 | 第42-45页 |
一、 变易史观的传统理论来源 | 第42-43页 |
二、 西方自然科学的引进 | 第43页 |
三、 变易思想与进化论相结合 | 第43-45页 |
第二节 中国近代维新派启蒙的意义和局限 | 第45-48页 |
一、 意义 | 第45-47页 |
二、 局限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