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光催化技术的历史 | 第11-13页 |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 | 第13-18页 |
·光催化反应过程 | 第13-14页 |
·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 第14-15页 |
·半导体催化剂的光激发以及量子效率 | 第15-16页 |
·二氧化钛半导体的性质 | 第16-17页 |
·Ti0_2(110)表面的几何结构 | 第17-18页 |
·二氧化钛多相光催化技术的现状 | 第18-20页 |
·金属与非金属掺杂 | 第18-20页 |
·贵金属担载 | 第20页 |
·形貌控制 | 第20页 |
·选题的主要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20-24页 |
·纳米管钛酸的结构 | 第22-23页 |
·纳米管钛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课题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第二章 尿素为N 源对新型N-Ti0_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的研究 | 第31-41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31-32页 |
·前驱体NTA 的制备 | 第32页 |
·尿素为N 源氮掺杂Ti0_2 样品的制备 | 第32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32页 |
·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样品的形貌变化 | 第33页 |
·样品的XRD 表征 | 第33-35页 |
·样品的UV-Vis 吸收分析 | 第35-36页 |
·样品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评价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第三章 碳酸氢铵为氮源对新型N-Ti0_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的研究 | 第41-55页 |
·引言 | 第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 | 第41-42页 |
·前躯体纳米管钛酸(NTA)的制备 | 第42页 |
·碳酸氢铵为N 源氮掺杂Ti0_2 的制备 | 第42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42页 |
·催化剂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样品的形貌变化 | 第43页 |
·样品的XPS 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样品的晶相结构(XRD)分析 | 第45-47页 |
·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UV-Vis)分析 | 第47-48页 |
·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48-49页 |
·样品的光降解甲基橙活性分析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第四章 两种N 源对新型N-Ti0_2催化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 第55-63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两种N 源氮掺杂Ti0_2 的制备 | 第55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55页 |
·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不同氮源的氮掺杂Ti0_2 的形貌分析 | 第56页 |
·不同氮源的氮掺杂Ti0_2 的晶型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不同氮源的氮掺杂Ti0_2 的UV-Vis 吸收分析 | 第57-58页 |
·碳酸氢铵为N 源的氮掺杂Ti0_2 的TG 分析 | 第58-59页 |
·不同氮源的氮掺杂Ti0_2 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研究生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