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微信发展现状 | 第8-9页 |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微信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微信是一种手机客户端软件 | 第15-17页 |
·微信是一种移动社交软件 | 第17-18页 |
·微信是一种信息产品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主流用户接受理论 | 第19-26页 |
·理性行为理论(TRA) | 第19-20页 |
·计划行为理论(TPB) | 第20页 |
·社会认知理论(SCT) | 第20-21页 |
·技术接受模型(TAM) | 第21-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 | 第26-27页 |
·感知趣味性(Perceived Playfulness) | 第27-28页 |
·感知风险(Perceived Risk) | 第28页 |
·信任(Trust) | 第28-29页 |
·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 | 第29-30页 |
·信任与感知风险的关系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31-36页 |
·理论模型 | 第31-32页 |
·研究变量 | 第32-34页 |
·微信用户采纳模型前因变量 | 第32页 |
·微信用户采纳模型因变量 | 第32页 |
·微信用户采纳模型控制变量 | 第32-34页 |
·研究假设 | 第34-36页 |
·技术接受模型的相关假设 | 第34页 |
·新增变量相关假设 | 第34-35页 |
·控制变量相关假设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36-55页 |
·问卷设计 | 第36-46页 |
·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 第36-38页 |
·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 第38-40页 |
·态度(Attitude) | 第40-41页 |
·行为意向(Behavior) | 第41-42页 |
·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 | 第42-43页 |
·信任(Trust) | 第43-44页 |
·感知风险(Perceived Risk) | 第44-45页 |
·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 | 第45-46页 |
·感知趣味性(Perceived Playfulness) | 第46页 |
·数据收集 | 第46-47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问卷预调研 | 第48-55页 |
·预调研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50页 |
·预调研信度分析 | 第50-51页 |
·预调研因子分析 | 第51-55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 | 第55-68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5-56页 |
·信度分析 | 第56-57页 |
·因子分析 | 第57-61页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61-63页 |
·控制变量分析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2页 |
·研究结论 | 第68-70页 |
·易用性是影响用户对微信采纳的重要因素 | 第68页 |
·网络外部性是微信用户增长的助推器 | 第68-69页 |
·信任和感知风险影响用户对微信的采纳 | 第69页 |
·主观规范会影响用户对于使用微信的态度 | 第69-70页 |
·控制变量会对用户使用微信产生调节作用 | 第70页 |
·微信发展建议 | 第70-71页 |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附录一 微信用户采纳影响因素调查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