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双频混频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双频或多频接收机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频混频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接收机及混频器理论分析 | 第15-30页 |
| ·接收机原理 | 第15-21页 |
| ·接收机架构与分析 | 第15-17页 |
| ·接收机组成 | 第17-18页 |
| ·接收机指标分析 | 第18-21页 |
| ·多频接收机原理 | 第21-24页 |
| ·传统双频接收机分析 | 第21-22页 |
| ·基于共时双频混频技术的共时双频接收机方案 | 第22-24页 |
| ·混频器基本理论 | 第24-29页 |
| ·混频器主要技术指标 | 第25-26页 |
| ·混频器失真与干扰 | 第26-29页 |
| ·双频混频器方案与分析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共时双频混频技术的研究 | 第30-45页 |
| ·共时双频混频技术的提出及分析 | 第30-32页 |
| ·共时双频混频技术的提出 | 第30页 |
| ·基于模拟乘法器原理的理论分析 | 第30-31页 |
| ·最坏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 ·中频及本振的选择 | 第32-38页 |
| ·中频和本振的可能性选择 | 第32-34页 |
| ·中频选择限制条件 | 第34-35页 |
| ·本振选择限制条件 | 第35-36页 |
| ·本振及中频选择的关键方法 | 第36-38页 |
| ·本节小节 | 第38页 |
| ·UHF/S共时双频混频技术的研究 | 第38-44页 |
| ·UHF/S共时双频信号的应用背景及展望 | 第38-39页 |
| ·UHF/S中频及本振选择的理论说明 | 第39-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共时双频混频技术的实现及验证 | 第45-64页 |
| ·UHF/S共时双频混频器硬件总体方案 | 第45-46页 |
| ·UHF/S共时双频混频器主要部件设计及测试 | 第46-58页 |
| ·混频器选型及设计 | 第46-48页 |
| ·滤波器设计 | 第48-52页 |
| ·匹配网络设计 | 第52-55页 |
| ·合路器测试 | 第55-57页 |
| ·本振信号测试 | 第57-58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8-63页 |
| ·不同本振取值下的总体结果图 | 第58-60页 |
| ·主要性能测试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