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浆木质素系水煤浆分散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 ·木质素概述 | 第12-16页 |
| ·磺酸盐木质素的简介 | 第12页 |
| ·木质素的结构 | 第12-14页 |
| ·磺酸盐木素与碱木素区别及性能比较 | 第14-15页 |
| ·木质素的表面物化性能 | 第15-16页 |
| ·木质素磺酸盐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木质素磺酸盐的应用 | 第16页 |
| ·物理改性 | 第16页 |
| ·化学改性 | 第16-19页 |
| ·生物降解 | 第19页 |
| ·水煤浆及水煤浆分散剂 | 第19-25页 |
| ·水煤浆概述 | 第19-20页 |
| ·水煤浆分散剂分类及研究方向 | 第20-24页 |
| ·水煤浆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 第24-25页 |
| ·影响成浆性的因素 | 第25-27页 |
| ·煤种 | 第25-26页 |
| ·级配技术和磨煤方法 | 第26-27页 |
| ·影响浆体稳定性的因素 | 第27-28页 |
| ·煤质 | 第27页 |
| ·煤粉粒度 | 第27页 |
| ·浓度 | 第27页 |
| ·温度 | 第27页 |
| ·pH值 | 第27-28页 |
|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8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28-29页 |
| 2 合成实验 | 第29-49页 |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页 |
| ·实验装置图 | 第30-31页 |
| ·合成原理 | 第31页 |
| ·合成方法 | 第31-32页 |
| ·木质素磺酸钙的磺化 | 第31-32页 |
| ·相转移催化剂的选择 | 第32页 |
| ·木质素两性产物中简体的合成 | 第32页 |
| ·木质素两性产物(LSAS)的合成 | 第32页 |
| ·产品表征及物化性能研究 | 第32页 |
| ·实验的结果和讨论 | 第32-45页 |
| ·木质素再次磺化条件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32-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两性木质素(LSAS)的合成条件考察 | 第39-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产物结构表征 | 第45-48页 |
| ·两性产物表面活性剂及表征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两性产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3 应用实验 | 第49-57页 |
| ·实验用药品和仪器 | 第49页 |
| ·水煤浆的制备及其检测 | 第49-52页 |
| ·水煤浆的制备 | 第50页 |
| ·水煤浆的检测 | 第50-52页 |
| ·水煤浆分散剂的应用 | 第52-56页 |
| ·分散剂溶液在煤表面的接触角测定 | 第52页 |
| ·两性木质素与其它分散剂成浆性能比较 | 第52-53页 |
| ·确定分散剂的用量 | 第53页 |
| ·最大成浆浓度 | 第53-54页 |
| ·流变性测定 | 第54-55页 |
| ·吸附量的测定 | 第55-56页 |
| ·水煤浆电位分析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4 结论 | 第57-59页 |
| ·全文总结 | 第57页 |
| ·实验室合成部分 | 第57页 |
| ·实验室应用部分 | 第57页 |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57-58页 |
|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