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代陶瓷窑炉实验考古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6页 |
| 1 绪论 | 第16-3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2-28页 |
| ·“中原地区”的地域界定 | 第22-23页 |
| ·关于“古代”的时间划定 | 第23-24页 |
| ·陶瓷窑炉及各部位概念的界定 | 第24-28页 |
| ·陶瓷 | 第24-25页 |
| ·窑炉 | 第25-26页 |
| ·窑炉部位名称及概念 | 第26-28页 |
| ·本文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28-32页 |
| ·目的及意义 | 第28-29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 ·资料分析法 | 第29-30页 |
| ·类型学研究法 | 第30页 |
| ·实验考古法 | 第30页 |
| ·列举对比法 | 第30页 |
| ·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 2 中原地区古代陶瓷窑炉的结构研究 | 第32-77页 |
| ·中原地区古代陶瓷窑炉的类型学分析 | 第32-46页 |
| ·中原地区古陶瓷窑炉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 第46-76页 |
| ·产生与考古发现 | 第46-64页 |
| ·窑炉发展演变 | 第64-76页 |
| ·构造的演变 | 第64-69页 |
| ·容量的演变 | 第69-71页 |
| ·火焰走向演变 | 第71-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3 中原地区古代窑炉发展演变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 第77-94页 |
| ·史前时期窑炉的产生与发展 | 第77-79页 |
| ·夏商周时期窑炉的特征及发展 | 第79-86页 |
| ·秦汉时期陶窑的特点及发展 | 第86-88页 |
| ·魏晋至隋唐时期窑炉的特征与发展 | 第88-91页 |
| ·宋金时期窑炉的特征及发展 | 第91-93页 |
| ·小结 | 第93-94页 |
| 4 中原地区古代陶瓷窑炉实验研究 | 第94-131页 |
| ·古代窑炉模拟实验 | 第94-115页 |
| ·堆烧实验 | 第94-110页 |
| ·高台堆烧 | 第94-96页 |
| ·平地堆烧 | 第96-102页 |
| ·半穴堆烧(坑烧) | 第102-106页 |
| ·一次性薄壳窑 | 第106-110页 |
| ·横穴升焰窑炉模拟实验 | 第110-112页 |
| ·竖穴窑 | 第112-115页 |
| ·就地挖筑半倒焰窑炉的模拟实验 | 第115-123页 |
| ·其他模拟实验 | 第123-129页 |
| ·烧砂锅 | 第123-126页 |
| ·红烧土的研究 | 第126-129页 |
| ·小结 | 第129-131页 |
| 5 其他影响陶瓷窑炉建构的因素 | 第131-140页 |
| ·洞穴与窑炉的关系 | 第131-133页 |
| ·窑炉与灶的关系 | 第133-137页 |
| ·气候对窑炉建构的影响 | 第137-14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40-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3-151页 |
| 附录 | 第151-29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90-291页 |
| 致谢 | 第2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