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6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理化特性 | 第17-29页 |
·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生成机理及其主要成分 | 第17-20页 |
·颗粒物挥发性 | 第20-22页 |
·颗粒物形貌及其微观结构特征 | 第22-24页 |
·颗粒物氧化活性 | 第24-29页 |
·道路微环境下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研究 | 第29-33页 |
·不同影响因素下颗粒物排放的理化特性 | 第29-30页 |
·机动车排放因子 | 第30-32页 |
·源解析模型 | 第32-33页 |
·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第二章 压燃式发动机颗粒物排放及其挥发性研究 | 第36-51页 |
·概述 | 第36页 |
·实验系统及方法 | 第36-41页 |
·发动机参数及燃油特性 | 第36-37页 |
·颗粒物采样系统及分析方法 | 第37-4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9页 |
·颗粒物质量排放及其尺寸分布特征 | 第41-44页 |
·基于质量测量的颗粒物挥发性研究 | 第44-45页 |
·基于数量测量的颗粒物挥发性研究 | 第45-48页 |
·颗粒物数量排放及其挥发性的粒径分布特征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压燃式发动机颗粒物排放形貌、内部结构及其氧化特性研究 | 第51-84页 |
·概述 | 第51页 |
·实验系统及方法 | 第51-54页 |
·颗粒物形貌及其内部结构的测试分析方法 | 第51-53页 |
·颗粒物氧化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82页 |
·发动机工况对颗粒物形貌,内部结构及其氧化特性的影响 | 第54-65页 |
·颗粒物形貌,内部结构及其氧化特性的粒径分布特征 | 第65-75页 |
·燃油特性对颗粒物形貌,内部结构及其氧化特性的影响 | 第75-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压燃式发动机颗粒物排放成分及其粒径分布特征 | 第84-102页 |
·概述 | 第84页 |
·实验系统及方法 | 第84-87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7-100页 |
·PM1.8及 PM0.18质量排放及其碳成分 | 第87-90页 |
·OC 及 EC 的粒径分布特征 | 第90-92页 |
·PM1.8和 PM0.18中 PAHs 比排放率 | 第92-94页 |
·颗粒物中 PAHs 的粒径分布特征 | 第94-98页 |
·基于 BaPeq的毒理性评价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高速公路微环境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研究 | 第102-120页 |
·概述 | 第102页 |
·颗粒物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102-10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4-118页 |
·颗粒物形貌特征及其金属成分研究 | 第104-107页 |
·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其尺寸分布特征 | 第107页 |
·颗粒物中 OC、EC 浓度及其尺寸分布特征 | 第107-110页 |
·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及其尺寸分布特征 | 第110-114页 |
·颗粒物中 PAHs 浓度及其尺寸分布特征 | 第114-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高速公路边大气颗粒物来源及其排放因子研究 | 第120-131页 |
·概述 | 第120页 |
·高速公路边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 | 第120-127页 |
·PMF 模型计算方法 | 第120-121页 |
·PMF 源解析结果 | 第121-127页 |
·机动车颗粒物排放因子 | 第127-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131-134页 |
·全文总结 | 第131-133页 |
·工作展望 | 第133-134页 |
创新点说明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9页 |
符号与缩写 | 第149-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50-151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与获得的奖励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