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江西乐安流坑村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文化解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4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11-13页
     ·研究对象第11页
     ·研究方法第11-13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13-14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第14-22页
   ·相关概念第14-15页
     ·传统第14页
     ·聚落第14页
     ·景观第14-15页
     ·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第15页
   ·文化的概念界定及其相关属性第15-16页
     ·文化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文化的基本属性第16页
   ·国外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研究概况第16-19页
     ·地理学角度第17页
     ·人类学角度第17页
     ·社会学角度第17-18页
     ·生态学角度第18页
     ·建筑学角度第18-19页
   ·国内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研究概况第19-21页
     ·风水堪舆学领域第19页
     ·文化人类学领域第19-20页
     ·景观学领域第20页
     ·建筑学领域第20-21页
   ·流坑村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研究概况第21-22页
3 流坑村传统乡村聚落景观概况第22-26页
   ·自然地理环境第22-24页
   ·历史人文概述第24页
   ·流坑村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文化组成第24-26页
4 物质文化层第26-38页
   ·自然资源与聚落景观第26-31页
     ·木竹资源与村民的生产活动第26-27页
     ·石资源与聚落景观第27-29页
     ·天然材料与传统民居第29-31页
   ·气候条件与聚落景观第31-38页
     ·利于防潮、防水的建筑结构第32-33页
     ·利于通风、采光的建筑结构第33-35页
     ·利于防火的村落布局和设置第35-36页
     ·完善的排水系统第36-38页
5 社会制度文化层第38-58页
   ·农商经济文化与聚落生活形态第38-41页
     ·小农经济与农业文明特色第38-39页
     ·农商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第39-40页
     ·农商经济文化影响下的生活组织形态第40-41页
   ·宗族法制文化与聚落组织形态第41-46页
     ·宗族的形成及其组织方式第41-42页
     ·聚落空间形态的宗族法制文化体现第42-44页
     ·宗族法制作用下的聚落教化空间第44-46页
     ·宗族法制作用下的婚俗禁忌第46页
   ·封建礼制文化与民居建筑空间第46-52页
     ·礼教制度作用下的传统居住空间第47-50页
     ·礼制文化与教化性空间第50-52页
   ·科举制度文化与聚落耕读空间第52-58页
     ·科举制度与耕读文化第52-53页
     ·科举制度影响下的文化建筑空间第53-58页
6 宗教制度文化层第58-74页
   ·流坑傩文化与村落戏台空间第58-63页
     ·独具特色的流坑傩文化第58-59页
     ·傩舞表演与戏台空间第59-63页
   ·杂神信仰与“人神共居”空问第63-66页
     ·流坑村的杂神信仰与村庙建筑第63-64页
     ·“人神共居”的传统住宅空间第64-66页
   ·祖先崇拜与祭祀空间第66-69页
     ·祖先崇拜与同宗意识第66页
     ·祭祀活动与建筑类型第66-69页
   ·本土宗教信仰与外来宗教信仰兼容并蓄第69-74页
     ·本土宗教信仰第69-71页
     ·外来宗教信仰第71页
     ·流坑傩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融合第71-74页
7 精神文化层第74-84页
   ·风水理念与聚落形态布局第74-79页
     ·风水理念及主要流派第74-75页
     ·杨公风水对聚落选址的影响第75-76页
     ·杨公风水作用下的聚落空间格局第76-77页
     ·民居建筑中的风水装饰第77-79页
   ·传统防御思想第79页
   ·理学思想与王阳明心学第79-81页
     ·心学的起源及发展第80页
     ·流坑村的心学精神第80-81页
   ·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审美意境第81-84页
     ·自然和谐之美第81-82页
     ·空间序列之美第82-84页
8 结论与讨论第84-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94-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PC模式下分包商优选评价模型及应用
下一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步道利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