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图表目录 | 第14-1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9-20页 |
1 绪论 | 第20-43页 |
·选择催化还原脱硝技术 | 第22-24页 |
·脱硝催化剂 | 第24-26页 |
·商业钒基催化剂存在的不足 | 第26-28页 |
·催化剂载体的研究 | 第28-32页 |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研究 | 第32-38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33-34页 |
·分子筛催化剂 | 第34页 |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34-38页 |
·SO_2对脱硝催化剂的影响 | 第38-41页 |
·选题依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选题依据 | 第41-42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2 以蜂窝状金属丝网为载体的SCR催化剂及其抗硫、抗水和抗尘性能研究 | 第43-71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5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46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6页 |
·SCR脱硝活性测试 | 第46-48页 |
·催化剂抗尘性能表征 | 第48-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9页 |
·蜂窝状金属丝网和蜂窝陶瓷表面氧化铝涂层的物化特性比较 | 第50-52页 |
·WMH中活性组分V_2O_5-WO_3/TiO_2负载方式与含量的筛选 | 第52-53页 |
·WMH与CH的物理性质比较 | 第53-55页 |
·WMH与CH的SCR性能比较 | 第55-58页 |
·WMH与CH抗硫抗水性能的研究 | 第58-64页 |
·WMH与CH抗尘性能的研究 | 第64-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3 铁掺杂铈钛催化剂低温SCR反应研究 | 第71-101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2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7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72-73页 |
·SCR脱硝活性测试 | 第73-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99页 |
·TiO_2负载不同金属氧化物的SCR性能 | 第74页 |
·不同Ce添加量对Ce/TiO_2催化剂的影响 | 第74-77页 |
·不同Fe添加量对Fe-Ce/TiO_2催化剂的影响 | 第77-83页 |
·煅烧温度对Fe(0.2)-Ce/TiO_2催化剂的影响 | 第83-86页 |
·Fe(0.2)-Ce/TiO_2与V_2O_5-WO_3/TiO_2催化剂SCR性能的比较 | 第86-87页 |
·Fe(0.2)-Ce/TiO_2和Ce/TiO_2催化剂抗硫抗水性能研究 | 第87-90页 |
·Fe(0.2)-Ce/TiO_2和Ce/TiO_2催化剂氧化性能研究 | 第90-91页 |
·Fe(0.2)-Ce/TiO_2和Ce/TiO_2催化剂表面酸性研究 | 第91-92页 |
·Fe(0.2)-Ce/TiO_2和Ce/TiO_2催化剂表面吸附-脱附DRIFT研究 | 第92-95页 |
·Fe(0.2)-Ce/TiO_2催化剂SCR反应机理研究 | 第95-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4 Fe-Ce/TiO_2/蜂窝状金属丝网催化剂抗硫性能研究 | 第101-121页 |
·引言 | 第101页 |
·实验部分 | 第101-10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01-102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02页 |
·SCR脱硝活性测试 | 第10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9页 |
·Fe-Ce/WMH中活性组分Fe-Ce/TiO_2负载量的筛选 | 第102-104页 |
·SO_2浓度对催化剂SCR活性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SO_2浓度对催化剂物化特性的影响 | 第105-114页 |
·硫化后催化剂SCR反应机理研究 | 第114-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4页 |
1 结论 | 第121-122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122-123页 |
3 建议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5页 |
作者简介 | 第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