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传承与流变:《南方周末》近十年环境报道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3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预设第12-15页
  一、研究缘起第12-14页
  二、研究预设第14-15页
 第二节 研究背景第15-21页
  一、目前国内的生态环境危机第15-16页
  二、国内媒体的环境报道现状第16-18页
  三、学术研究状况第18-21页
 第三节 研究价值第21-23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23-27页
 第一节 环境报道的操作化第23-26页
  一、如何理解环境报道第23-24页
  二、如何进行概念操作第24-26页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第26-27页
  一、什么是内容分析方法第26页
  二、样本的选择第26-27页
第三章 传承:环境报道方式研究第27-47页
 第一节 传者分析第28-33页
  一、《南》报的记者第29-32页
  二、专家学者、官员和受众第32-33页
 第二节 传播方式分析第33-47页
  一、议题设置与公共空间的建构第33-39页
  二、深度调查和追踪性报道第39-44页
  三、“讲故事”的叙事风格第44-47页
第四章 流变:环境报道内容分析第47-70页
 第一节 报道内容概述第47-48页
 第二节 环境报道的经济学视角第48-56页
  一、环境报道与经济:报道内容的流变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变迁第48-50页
  二、“能源资源矿产”报道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第50-52页
  三、化工污染报道与工业布局第52-55页
  四、企业家环保行为报道第55-56页
 第三节 环境报道流变的政治学视角第56-64页
  一、环境报道与政治:报道内容的流变反映政治的变化第56-58页
  二、气候会议报道与国家政府间博弈第58-60页
  三、环保执法报道与环保主管部门的环保行为第60-62页
  四、政府决策报道与民主化进程第62-64页
 第四节 环境报道流变的社会学视角第64-70页
  一、生态移民的报道与社会环境变迁第65-67页
  二、环境危机中关于个体的报道与社会风险变化第67-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第70-73页
附录第7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致谢第87-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作者发表的论文第89-9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半小时》的节目模式与功能--以系统整体论为研究视角
下一篇:越战期间美国战地女记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