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的仿真建模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表格 | 第11-12页 |
| 插图 | 第12-14页 |
| 符号 | 第14-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 摘要 | 第15页 |
| ·引言 | 第15-16页 |
| ·生态工业园的相关介绍 | 第16-22页 |
| ·生态工业园的定义 | 第16-17页 |
| ·生态工业园的背景理论 | 第17-20页 |
| ·生态工业园的实践 | 第20-22页 |
| ·生态工业园的建模研究 | 第22-24页 |
| ·定性的建模方法 | 第22-23页 |
| ·定量的建模方法 | 第23-24页 |
| ·生态工业园的仿真 | 第24-28页 |
| ·系统仿真概述 | 第24-25页 |
| ·生态工业园的仿真研究 | 第25-27页 |
| ·仿真的实现方法 | 第27-28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8-31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28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8-29页 |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9-31页 |
| 第2章 生态工业园的建模研究 | 第31-43页 |
| 摘要 | 第31页 |
| ·生态工业园的物流模型 | 第31-33页 |
| ·成员模型 | 第31-32页 |
| ·连接模型 | 第32-33页 |
| ·生态工业园的水系统模型 | 第33-35页 |
| ·多厂水网络集成:夹点法与数学规划法 | 第33-34页 |
| ·园区间水网络集成模型 | 第34-35页 |
| ·生态工业园的副产品交换模型 | 第35-43页 |
| ·副产品成本模型 | 第36-37页 |
| ·副产品定价分析 | 第37-43页 |
| 第3章 基于多Agent的生态工业园仿真框架设计 | 第43-65页 |
| 摘要 | 第43页 |
| ·引言 | 第43-44页 |
| ·基于多Agent的建模仿真概述 | 第44-47页 |
| ·Agent的概念与多Agent系统 | 第44-45页 |
| ·基于Agent的模型仿真 | 第45-47页 |
| ·框架设计 | 第47-57页 |
| ·总体设计 | 第47-49页 |
| ·总体分析 | 第49页 |
| ·要素设计 | 第49-50页 |
| ·流设计 | 第50页 |
| ·Agent设计 | 第50-55页 |
| ·仿真机制设计 | 第55-56页 |
| ·系统整合 | 第56-57页 |
| ·模型设计 | 第57-59页 |
| ·成员模型 | 第57页 |
| ·静态属性 | 第57-58页 |
| ·动态属性 | 第58-59页 |
| ·仿真流程 | 第59-65页 |
| ·环境Agent | 第60-61页 |
| ·企业Agent | 第61-62页 |
| ·市场Agent | 第62-63页 |
| ·政府Agent | 第63-65页 |
| 第4章 生态工业园仿真平台与仿真案例分析 | 第65-89页 |
| 摘要 | 第65页 |
| ·开发背景与意义 | 第65-66页 |
| ·平台整体设计 | 第66-69页 |
| ·设计目标 | 第66-67页 |
| ·平台功能 | 第67-68页 |
| ·建模与仿真流程 | 第68-69页 |
| ·软件实现相关 | 第69-73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70-72页 |
| ·模型的图形化 | 第72-73页 |
| ·基于云安生态工业园的仿真案例 | 第73-87页 |
| ·案例介绍 | 第73-74页 |
| ·仿真案例设计 | 第74-79页 |
| ·仿真结果 | 第79-87页 |
| ·小结 | 第87-89页 |
| 第5章 结束语 | 第89-91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9-90页 |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