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缘起——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与低建设成本投入的矛盾制约下住区结构的再调整 | 第9-10页 |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时代背景 | 第9页 |
·节约理念在东丽湖万科城的实践 | 第9-10页 |
·具体设计地块的调整需要 | 第10页 |
·选题意义——中国城市发展转型中居住模式的探索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探讨不良自然条件下节约型住区的设计方法与评估标准 | 第11页 |
·选题研究框架 | 第11-14页 |
第2章 与本设计相关的住区建设理论与实践 | 第14-21页 |
·相关住区理论研究提炼与借鉴 | 第14-16页 |
·节约型居住社区思想 | 第14页 |
·节约型住区交通模式探讨——对人车分流式与人车并行式的取舍 | 第14-15页 |
·节约型住区与城市的关系探讨 | 第15页 |
·节约型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外关系探讨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页 |
·相关案例浅析与借鉴 | 第16-19页 |
·线性空间雨水收集设计——西南第 12 大道绿街工程 | 第16-17页 |
·庭园化的停车场——日野之家 | 第17页 |
·景观元素的空间分配——斯德哥尔摩汉马比住区 | 第17-18页 |
·材料与记忆的再生——再生砖进展 2011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页 |
·节约型住区环境设计的评估方法 | 第19-21页 |
第3章 天津东丽湖区域自然社会环境分析与设计定位 | 第21-31页 |
·自然特征分析 | 第21-25页 |
·东丽湖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 第21-24页 |
·李场村地块周边水体自然条件分析 | 第24-25页 |
·东丽区上位规划与成本制约因素 | 第25-29页 |
·东丽湖住区整体上位规划要点概述 | 第25-27页 |
·李场村项目前期设计概述及其成本因素的制约与契机 | 第27-29页 |
·李场村项目服务对象的设定 | 第29页 |
·李场村地块场地总体规划定位 | 第29-31页 |
·生态价值定位 | 第29-30页 |
·社会价值定位 | 第30页 |
·总体定位 | 第30-31页 |
第4章 场地规划方法与技术策略研究 | 第31-61页 |
·场地规划的节约型方式探讨 | 第31-35页 |
·以水系统规划设计塑造住区节约型发展模式 | 第31-34页 |
·场地竖向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4-35页 |
·适地生态技术策略研究 | 第35-46页 |
·土壤改良策略 | 第35-37页 |
·雨水利用策略 | 第37-41页 |
·中水利用策略与成本估算 | 第41-43页 |
·地表水系统规划策略 | 第43-44页 |
·盐碱地带改土绿化方式与适地适树原则 | 第44-46页 |
·场地规划方案 | 第46-61页 |
·地表水系统规划 | 第46-51页 |
·竖向结构规划 | 第51-53页 |
·结合新场地结构的建筑调整 | 第53-54页 |
·交通组织 | 第54-57页 |
·区块划分与空间层次 | 第57-58页 |
·重要景观节点设置 | 第58-60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空间与细部设计手法探索 | 第61-68页 |
·室外公共空间设计 | 第61-62页 |
·室外私密空间设计 | 第62页 |
·造景材料的选择与细部构造设计 | 第62-68页 |
·绿化土垒构造设计 | 第62-63页 |
·透水性铺装构造设计 | 第63-64页 |
·宅前活动场地设计 | 第64-65页 |
·停车位设计 | 第65-67页 |
·水渠构造 | 第67-68页 |
第6章 评估与总结 | 第68-75页 |
·节约型住区环境设计评估 | 第68-71页 |
·节约型住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 第71-72页 |
·节约型住区的社会贡献 | 第72-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附录 A 论文相关设计图纸 | 第79-8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