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特征的P2P应用识别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1-12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P2P流量识别技术研究 | 第13-20页 |
·P2P与C/S网络结构 | 第13页 |
·P2P技术发展过程 | 第13-15页 |
·P2P流量识别技术 | 第15-17页 |
·端口识别技术 | 第15-16页 |
·基于应用层签名的流量识别技术 | 第16页 |
·基于主机行为特征的流量识别 | 第16-17页 |
·基于流特征的流量识别 | 第17页 |
·基于统计行为特征的流量识别 | 第17页 |
·Naive Bayes方法简介 | 第17-18页 |
·目前常用的P2P流量控制策略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P2P行为特征分析 | 第20-32页 |
·选取行为特征 | 第20页 |
·行为特征分析基础 | 第20-21页 |
·数据包特征分析 | 第21-25页 |
·PPlive数据包分析 | 第21-22页 |
·BT数据包分析 | 第22-23页 |
·Skype数据包分析 | 第23-25页 |
·识别方法准确性验证 | 第25-31页 |
·实验环境 | 第25-26页 |
·实验过程 | 第26-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P2P应用识别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32-43页 |
·需求分析 | 第32-35页 |
·应用识别程序的部署 | 第32-33页 |
·应用程序模块 | 第33页 |
·P2P应用识别模块的设计 | 第33-35页 |
·模型分析 | 第35页 |
·数据包捕获与分析 | 第35-37页 |
·WinPcap简介 | 第35-36页 |
·网络数据包捕获原理 | 第36页 |
·网络数据包捕获实现 | 第36-37页 |
·P2P应用识别 | 第37-40页 |
·测试及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43-45页 |
·工作总结 | 第43-44页 |
·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