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妇女运动及组织论文--妇女工作论文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基于山东省部分农村的实证调查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一、绪论第7-9页
 1、研究背景第7-8页
 2、国内相关研究回顾第8页
 3、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第8-9页
二、相关概念及分析框架第9-15页
 1、社会性别和社会排斥第9-13页
  (1) 社会性别概念的产生第9-10页
  (2) 社会性别及社会性别理论的内涵第10-11页
  (3) 社会排斥的内涵第11-13页
 2、政治参与和政治排斥第13-14页
  (1) 政治参与的内涵第13-14页
  (2) 政治排斥的内涵第14页
 3、分析框架的形成第14-15页
  (1) 相关概念与分析视角的相互关系第14-15页
  (2) 基本假设第15页
三、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状况——基于山东省部分农村的实证调查第15-21页
 1、研究方法第15-16页
 2、调查地区基本概况第16-17页
 3、研究发现第17-21页
  (1) 享受与维护自身权益状况第17-19页
  (2) 政治参与状况第19-21页
四、从社会排斥到政治排斥——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问题分析第21-25页
 1、隐性社会排斥系统的存在第22页
 2、隐性社会排斥系统的运作第22-25页
  (1) 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第22-23页
  (2) 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第23-24页
  (3) 传统社会性别结构第24-25页
五、从消极政治参与到积极政治参与——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对策研究第25-33页
 1、要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第25-28页
  (1)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第26页
  (2) 健全农村妇女参政机制第26-27页
  (3) 发挥妇联作用第27-28页
 2、重构社会性别角色第28-30页
  (1) 社会因素方面第28-29页
  (2) 个体因素方面第29-30页
 3、建构现代社会性别文化第30-32页
  (1) 发挥国家在建构现代社会性别文化过程的重大作用第30-31页
  (2) 要建立新型的两性关系第31-32页
 4、创建有利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乡村环境第32-33页
  (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第32页
  (2) 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第32-33页
  (3) 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第33页
结束语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37-38页
致谢第38-39页
附录第39-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女性激情犯罪的生理学原因
下一篇:皇权体制下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