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大平掌矿区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VHMS矿床成矿构造环境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2页 |
·VHMS型铜矿床的概念及其意义 | 第8-9页 |
·VHMS型矿床的产出构造环境 | 第9-10页 |
·构造与成矿关系 | 第10-12页 |
·大平掌矿区以往地质研究程度 | 第12-15页 |
·以往矿区地质工作 | 第12-14页 |
·以往矿区地质科研的主要成果 | 第14-15页 |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矿区地质概况 | 第18-34页 |
·矿区地层岩性 | 第19-24页 |
·矿区侵入岩 | 第24-25页 |
·花岗闪长斑岩体地质特征 | 第24-25页 |
·岩体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 第25页 |
·矿体类型及其特征 | 第25-31页 |
·矿体类型及矿化结构 | 第25-28页 |
·矿体的空间组合结构 | 第28-31页 |
·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 第31-34页 |
·矿床成因类型 | 第31-32页 |
·成矿模式及矿床保存状态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区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第34-60页 |
·大平掌矿区区域构造单元 | 第34-35页 |
·大平掌矿区区域构造演化 | 第35-51页 |
·兰坪-思茅微板块地质构造特征 | 第35-48页 |
·澜沧江结合带特征 | 第48-49页 |
·滇西地质构造演化 | 第49-51页 |
·兰坪-思茅盆地基底构造 | 第51-55页 |
·基底断裂构造 | 第51页 |
·基底褶皱构造 | 第51-55页 |
·兰坪-思茅地区铜的区域成矿演化 | 第55-60页 |
·特提斯演化过程中铜的成矿构造环境及成矿系统 | 第56-58页 |
·盆地演化过程中铜的成矿构造环境及成矿系统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矿区构造特征 | 第60-77页 |
·矿区及其外围线-环构造轮廓 | 第60-62页 |
·区域遥感地质特征 | 第60-61页 |
·大平掌矿区及外围遥感地质特征 | 第61-62页 |
·矿区断块分区及主要断层 | 第62-72页 |
·矿区断块分区 | 第62-63页 |
·矿区主要断层及其力学性质鉴别 | 第63-72页 |
·矿区褶皱及其样式 | 第72-73页 |
·矿区构造对矿床的控制 | 第73-75页 |
·构造活动期次及力学性质演变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构造对大平掌火山-喷流成矿系统的控制 | 第77-83页 |
·盆地中主干断层对含矿火山岩系的控制 | 第77-78页 |
·火山-喷流成矿系统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 第78-79页 |
·大平掌矿床火山-喷流成矿系统及其与构造关系 | 第79-82页 |
·成矿后构造对矿体的破坏程度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附录B:图版Ⅰ | 第91-92页 |
附录B:图版Ⅱ | 第92-93页 |
附录B:图版Ⅲ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