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污泥处置方法概述 | 第13-16页 |
·污泥填埋 | 第13-14页 |
·污泥的排海 | 第14页 |
·污泥的焚烧 | 第14-15页 |
·污泥的土地利用 | 第15-16页 |
·污泥厌氧消化 | 第16页 |
·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臭氧氧化 | 第17页 |
·热碱处理 | 第17-18页 |
·热水解 | 第18-19页 |
·超声处理 | 第19页 |
·生物溶胞技术 | 第19-20页 |
·辐射法 | 第20页 |
·污泥厌氧消化优缺点 | 第20-21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厌氧消化机理与影响因素 | 第23-30页 |
·污泥厌氧消化机理 | 第23-25页 |
·污泥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 第25-30页 |
·温度 | 第25-26页 |
·营养与C/N | 第26页 |
·氮的守恒与转化 | 第26-27页 |
·水力停留时间与有机负荷 | 第27页 |
·搅拌和混合 | 第27页 |
·pH值 | 第27-28页 |
·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总碱度 | 第28页 |
·有毒物质 | 第28-29页 |
·氧化还原电位(ORP) | 第29-30页 |
第3章 厌氧消化的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 第30-38页 |
·试验装置及控制条件 | 第30-32页 |
·试验装置 | 第30-31页 |
·控制条件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32-36页 |
·污泥来源 | 第32页 |
·分析项目及所用试剂 | 第32-33页 |
·测定方法 | 第33-36页 |
·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 第36-38页 |
第4章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果与投配率的关系 | 第38-44页 |
·不同投配率对消化系统内pH值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投配率对消化系统内VFA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投配率对消化系统内产气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投配率对消化系统内TCOD、VSS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溶出物特性研究 | 第44-51页 |
·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变化 | 第44-47页 |
·pH值的变化 | 第44-45页 |
·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变化 | 第45-46页 |
·pH值与VFA的变化 | 第46-47页 |
·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 | 第47-48页 |
·SCOD的变化情况 | 第48-49页 |
·厌氧消化系统内TP的变化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效能研究 | 第51-62页 |
·有机物的去除情况 | 第51-57页 |
·总有机物(TCOD)的变化 | 第51-52页 |
·MLSS、MLVSS及其降解速率的变化 | 第52-56页 |
·TCOD与TMLVSS降解速率的变化 | 第56-57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量的变化 | 第57-58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沉降性(SV)的变化 | 第58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