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控电梯交通流预测与调度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群控电梯的发展 | 第9-10页 |
| ·电梯群控系统的特性对调度策略的影响 | 第10-12页 |
| ·非线性和模糊性 | 第10页 |
| ·扰动性和不确定性 | 第10-11页 |
| ·目标多样性 | 第11-12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2 目的层呼叫派梯引导的电梯群控系统 | 第13-19页 |
| ·目的层呼叫派梯引导机制 | 第13页 |
| ·目的层呼叫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13-18页 |
| ·RS-485串行通讯系统 | 第13-16页 |
| ·电梯群控制器 | 第16页 |
| ·单控器 | 第16-17页 |
| ·选层派梯显示器 | 第17-18页 |
| ·监控显示器 | 第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3 基于神经网络的群控电梯交通流的预测 | 第19-31页 |
| ·电梯交通流的分析 | 第19-21页 |
| ·群控电梯系统交通流预测的神经网络 | 第21-26页 |
| ·BP神经网络结构 | 第22-24页 |
| ·交通流预测的BP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 第24-26页 |
| ·预测效果仿真 | 第26-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4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模式辩别 | 第31-46页 |
| ·交通模式辨识的问题和提出的方案 | 第31-32页 |
| ·正规化模糊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 ·正规化模糊神经网络结构 | 第32-34页 |
| ·NFNN的模糊规则描述 | 第34-35页 |
| ·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 第35页 |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群控电梯交通模式的辩别 | 第35-41页 |
| ·交通模式辩别的特征值提取 | 第35-36页 |
| ·交通模式辩识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 | 第36-37页 |
| ·获取隶属函数 | 第37-38页 |
| ·抽取模糊识别的模糊规则 | 第38-39页 |
| ·网络训练 | 第39-41页 |
| ·客流仿真和交通模式测试 | 第41-45页 |
| ·客流模型的建立和仿真 | 第41-44页 |
| ·交通模式网络测试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5 多目标调度策略研究 | 第46-62页 |
| ·群梯系统运行应遵循的规律 | 第46-49页 |
| ·单梯运行应遵循的规律 | 第46-48页 |
| ·群控电梯运行应遵循的规律 | 第48-49页 |
| ·多目标评价函数的优化 | 第49-57页 |
| ·多目标最优化问题的提出 | 第49页 |
| ·电梯状态描述 | 第49-50页 |
| ·群控电梯的性能评价函数 | 第50-53页 |
| ·多目标评价函数的确定 | 第53-57页 |
| ·基于群控电梯多目标调度策略的神经网络 | 第57页 |
| ·加权因子w_1,w_2,w_3,w_4的确定 | 第57-59页 |
| ·上下行高峰期加权系数的确定 | 第58页 |
| ·层间交通模式加权系数的确定 | 第58页 |
| ·混合交通模式加权系数的确定 | 第58页 |
| ·空闲模式加权系数的确定 | 第58-59页 |
| ·仿真测试 | 第59-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延续研究的方向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