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6页 |
第一节 后悔的定义 | 第7-9页 |
一、 后悔研究的兴起 | 第7页 |
二、 后悔概念的界定 | 第7-9页 |
三、 后悔的产生 | 第9页 |
第二节 后悔的理论模型 | 第9-15页 |
一、 kahneman 的后悔的标准理论 | 第10-11页 |
二、 Gilovich 的后悔的时间性模型 | 第11-12页 |
三、 张结海的后悔的一致性模型 | 第12-14页 |
四、 Connolly 的后悔的决策判断理论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后悔的其它理论观点和近 30 年的后悔资料统计 | 第15-18页 |
一、 后悔的其它理论观点 | 第15-16页 |
二、 近 30 年的后悔资料统计 | 第16-18页 |
第四节 影响后悔的因素 | 第18-26页 |
一、 反事实思维对后悔的影响 | 第18-19页 |
二、 可控性对后悔的影响 | 第19页 |
三、 接性性对后悔的影响 | 第19-20页 |
四、 责任程度对后悔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五、 参照标准对后悔的影响 | 第21-23页 |
六、 个体差异对后悔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七、 影响后悔的神经机制和其它因素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后悔的付出回报模型 | 第26-50页 |
第一节 为何会产生后悔 | 第26-31页 |
一、 后悔的产生本质上是人的安全需要的表现 | 第26-29页 |
二、 在预期后悔中的后悔厌恶—不安全状况可能产生时对客观的不确定性的寻求 | 第29-31页 |
三、 在体验后悔中的后悔认知—不安全状况已经产生时对认知上的确定感的寻求 | 第31页 |
第二节 不同性质的事件所产生的后悔的不同效应比较 | 第31-35页 |
一、 根据有无先验标准划分不同类型事件 | 第31-32页 |
二、 重新审视后悔的“做/不做”效应 | 第32-34页 |
三、 初步讨论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后悔的付出回报模型——理论建构 | 第35-40页 |
一、 效用概念的历史和研究 | 第35-38页 |
二、 效用概念引入后悔理论和后悔的付出回报模型的主要观点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后悔的付出回报模型——研究证据 | 第40-48页 |
一、 来自短期后悔研究的证据 | 第41-43页 |
二、 来自长期后悔研究的证据 | 第43-45页 |
三、 来自预期后悔研究的证据 | 第45-46页 |
四、 来自体验后悔研究的证据 | 第46-48页 |
第五节 后悔的付出回报模型——整合公式 | 第48页 |
第六节 后悔的付出回报模型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一、 优势 | 第48-49页 |
二、 不足 | 第49页 |
三、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