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形貌纳米TiO2的制备、光催化性能及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前言 | 第11-28页 |
| ·二氧化钛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原理 | 第11-13页 |
| ·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3-17页 |
| ·晶相结构的影响 | 第13-15页 |
| ·粒径的影响 | 第15页 |
| ·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15-16页 |
| ·表面羟基的影响 | 第16页 |
| ·混晶效应的影响 | 第16-17页 |
|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7-21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8-19页 |
| ·水热法 | 第19页 |
| ·液相沉淀法 | 第19-20页 |
| ·醇盐水解(沉淀)法 | 第20-21页 |
| ·微乳液法 | 第21页 |
| ·特定形貌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 第21-24页 |
| ·模板法 | 第21-23页 |
| ·分子自组装技术 | 第23-24页 |
| ·纳米二氧化钛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 ·染料废水的处理 | 第24-25页 |
| ·化工废水的处理 | 第25页 |
| ·无机废水的处理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2 实验方法的确定 | 第28-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 ·化学试剂 | 第28-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 ·样品表征 | 第29-33页 |
| ·红外吸收光谱 | 第29-30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0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0-31页 |
| ·X射线衍射 | 第31页 |
| ·比表面积 | 第31-32页 |
| ·热重-差热 | 第32-33页 |
| 3 纳米二氧化钛空心微球的制备 | 第33-39页 |
| ·二氧化钛空心微球形成机理 | 第33-34页 |
| ·纳米结构二氧化钛复合颗粒的组装 | 第34页 |
| ·TiO_2溶胶的制备 | 第34页 |
| ·纳米结构TiO_2的制备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 ·TG和DTA分析 | 第35-36页 |
| ·透射电镜及比表面积分析 | 第36页 |
|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 第36-37页 |
|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二氧化钛纤维的制备 | 第39-44页 |
| ·实验 | 第39-40页 |
| ·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制备 | 第39页 |
| ·纳米二氧化钛纤维的制备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 第40页 |
| ·TEM透射电镜分析 | 第40-41页 |
| ·SEM扫描电镜分析 | 第41-42页 |
| ·光催化性能的分析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5 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 | 第44-68页 |
| ·光催化甲基橙溶液条件的确定 | 第45-50页 |
| ·甲基橙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5页 |
| ·甲基橙最大波长的确定 | 第45-46页 |
| ·甲基橙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6页 |
| ·空白试验 | 第46-47页 |
| ·二氧化钛用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 ·甲基橙溶液酸度的确定 | 第48-50页 |
| ·光催化甲基橙溶液降解动力学的分析 | 第50-59页 |
| ·催化剂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实验 | 第51-54页 |
| ·催化剂对甲基橙溶液的催化实验 | 第54-57页 |
| ·H_2O_2对甲基橙溶液光催化动力学的影响 | 第57-59页 |
| ·纳米二氧化钛空心微球降解高浓度HMX废水 | 第59-66页 |
| ·二氧化钛催化HMX废水的初步尝试 | 第59-60页 |
| ·HMX废水预处理 | 第60-61页 |
| ·Fenton反应 | 第61-64页 |
| ·臭氧氧化HMX废水 | 第64页 |
| ·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HMX废水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