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合作意识教育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一 导论 | 第9-13页 |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二 加强大学生合作意识教育的必然性 | 第13-17页 |
| 1 时代发展呼唤大学生的合作意识 | 第14-15页 |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课题 | 第15页 |
| ·人类世界性难题的频发与应对 | 第15页 |
| 2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 第15-16页 |
| 3 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 第16-17页 |
| 三 当前大学生合作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2页 |
| 1 团队责任意识淡化,崇尚“自我”意识 | 第18页 |
| 2 在群体竞争中重竞争轻合作 | 第18-19页 |
| 3 合作的心理素质水平较低 | 第19页 |
| 4 合作行为与合作认知脱节 | 第19-20页 |
| 5 人际信任度低 | 第20-21页 |
| 6 对合作精神的内涵及实质认识模糊 | 第21-22页 |
| 四 大学生合作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 | 第22-29页 |
| 1 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22页 |
| 2 良好合作机制的缺失 | 第22-23页 |
| 3 长期应试教育环境的误导 | 第23-25页 |
| 4 家庭结构变迁的辐射 | 第25页 |
| 5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25-27页 |
| ·心理方面的原因 | 第25-27页 |
| ·人际交往方面的原因 | 第27页 |
| 6 网络虚拟空间的消解 | 第27-29页 |
| 五 加强大学生合作意识教育的途径 | 第29-43页 |
| 1 营造校园合作氛围 | 第29-31页 |
|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 第29页 |
| ·提高大学生对合作的思想认识 | 第29-30页 |
| ·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30页 |
| ·开设合作问题专题教育 | 第30-31页 |
| 2 健全大学生合作机制 | 第31-34页 |
| ·平等原则 | 第31页 |
| ·诚信原则 | 第31-32页 |
| ·宽容原则 | 第32页 |
| ·公正原则 | 第32页 |
| ·利益共享原则 | 第32-33页 |
| ·合理的评价机制 | 第33-34页 |
| 3 开展课堂合作教学 | 第34-36页 |
|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 第34页 |
|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 第34-35页 |
|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 第35-36页 |
| ·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合作意识的教育 | 第36页 |
| 4 推进合作实践活动 | 第36-39页 |
| ·大学生社团活动 | 第37-38页 |
| ·社会实践活动 | 第38-39页 |
| ·学生干部轮换制度 | 第39页 |
| 5 加强心理咨询与交往指导 | 第39-41页 |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39-40页 |
| ·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 第40-41页 |
| 6 引导家长转变家庭教育方式 | 第41-43页 |
| 六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附录 | 第46-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