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二) 纵向比较的方法 | 第12页 |
(三)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2-13页 |
(四)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回顾与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一、 国外关于劳动力流动的重要理论 | 第14-17页 |
(一)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 第14页 |
(二) 刘易斯的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14-15页 |
(三)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 第15页 |
(四) 托达罗模型 | 第15页 |
(五) 乔根森转移理论 | 第15-16页 |
(六) 新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16-17页 |
二、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一) 农村劳动力流动原因和方式的研究 | 第17-18页 |
(二) 对流入地——城市经济影响的研究 | 第18页 |
(三) 对流出地——农村经济影响的研究 | 第18-21页 |
第三章 农村劳动力流动发展历程及其对农村要素禀赋的影响 | 第21-31页 |
一、 不同阶段劳动力流动的趋势及特征 | 第21-22页 |
(一) 第一阶段:“离土不离乡”的本地流动 | 第21页 |
(二) 第二阶段:“人离家不离”的外出流动 | 第21页 |
(三) 第三阶段:“离土又离乡,人离家也离”的彻底性流动 | 第21-22页 |
二、 劳动力流动作用下农村要素禀赋的变化 | 第22-31页 |
(一)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劳动力要素的影响 | 第22-24页 |
(二)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资本要素的影响 | 第24-27页 |
(三)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土地要素的影响 | 第27-31页 |
第四章 农村劳动力流动作用下的农村经济结构转型 | 第31-46页 |
一、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机制 | 第31-32页 |
(一) 经济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 第31页 |
(二) 劳动力流动影响农村经济结构的机制 | 第31-32页 |
二、 劳动力流动作用下的农业发展 | 第32-36页 |
(一)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小农经营---农业产业化 | 第32-33页 |
(二) 农业生产结构逐渐同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 | 第33-34页 |
(三) 农业技术获得进步 | 第34-35页 |
(四)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 第35-36页 |
三、 劳动力流动作用下的农村非农产业发展 | 第36-40页 |
(一) 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36-37页 |
(二) 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 第37-38页 |
(三) 农村非农产业的分化 | 第38-39页 |
(四) 非农产业组织管理模式的进步 | 第39-40页 |
(五) 流动对非农产业生产效率的作用 | 第40页 |
四、 劳动力流动作用下的农村产业构成 | 第40-43页 |
(一) 农村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的配置 | 第40-42页 |
(二) 农村产业构成的变化 | 第42-43页 |
五、 劳动力流动作用下的农村产业关系 | 第43-46页 |
(一) 非农产业反哺农业 | 第43页 |
(二) 农业产业化带动非农产业发展 | 第43-44页 |
(三) 农村产业关系的变化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6-54页 |
一、 农业生产模型的分析 | 第46-48页 |
(一) 模型的构建及指标说明 | 第46-47页 |
(二)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二、 非农产业生产模型的分析 | 第48-50页 |
三、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一) 劳动力流动对农业产出的效应 | 第50-51页 |
(二)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非农业产出的效应 | 第51-52页 |
(三) 总结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二、 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一) 保障和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市民化进程 | 第55页 |
(二) 加强产业合作确保劳动力流出后的农业生产 | 第55页 |
(三) 建立健全金融和科技体系保证农业投入 | 第55页 |
(四) 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土地流传顺利进行 | 第55-56页 |
(五) 创新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56页 |
(六) 结合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