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 ·前言 | 第9页 |
| ·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 | 第9-10页 |
| ·重金属的来源 | 第9页 |
| ·重金属的危害 | 第9-10页 |
| ·污水中重金属的传统处理方法 | 第10-13页 |
| ·硫化物沉淀法 | 第11页 |
| ·电化学法 | 第11-12页 |
| ·生物处理法 | 第12-13页 |
| ·膜分离处理法 | 第13页 |
| ·新型的螯合树脂技术 | 第13-17页 |
| ·螯合树脂的概述 | 第13-14页 |
| ·螯合树脂的吸附机理 | 第14-15页 |
| ·螯合树脂吸附性能 | 第15-16页 |
| ·螯合树脂技术的展望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第2章 实验试剂与器材 | 第18-22页 |
|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 ·实验器材 | 第18-19页 |
| ·主要仪器及工作条件 | 第19-22页 |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第19-20页 |
| ·热分析仪 | 第20页 |
| ·CHN628 型元素分析仪 | 第20页 |
| ·AA7000 型原子吸收光谱仪 | 第20-22页 |
| 第3章 PTE 的合成及表征 | 第22-31页 |
| ·聚硫醚树脂概述 | 第2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 ·合成原理及流程图 | 第22-23页 |
|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 ·PTE 的表征 | 第24-26页 |
| ·元素分析 | 第24页 |
| ·差示量热扫描(DSC)与热重分析(TG) | 第24-2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26页 |
| ·考察各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26-30页 |
| ·反应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单体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其它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TEPUF 的合成及表征 | 第31-40页 |
| ·前言 | 第31页 |
| ·聚氨酯泡塑的合成原理 | 第31-32页 |
| ·合成实验 | 第32-33页 |
| ·聚氨酯泡塑(Polyurethane foam)的合成 | 第32-33页 |
| ·TEPUF(Polythioether–polyurethane foam)的合成 | 第33页 |
| ·TEPUF 的索氏抽提 | 第33页 |
| ·TEPUF 与 PUF 的表征 | 第33-38页 |
| ·TEPUF 的密度与泡孔率测定 | 第33-34页 |
| ·TEPUF 与 PUF 的外观比较 | 第34-35页 |
| ·TEPUF 与 PUF 的扫描电镜比较 | 第35-36页 |
| ·TEPUF 与 PUF 的红外光谱比较 | 第36-38页 |
| ·TEPUF 的差示量热扫描(DSC)与热重分析(TG) | 第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5章 TEPUF 的功能测试 | 第40-56页 |
| ·前言 | 第40页 |
| ·TEPUF 吸附重金属的原理 | 第40-41页 |
| ·TEPUF 的功能测试 | 第41-54页 |
| ·缓冲溶液及各金属离子溶液的配制 | 第41-42页 |
| ·TEPUF 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的计算 | 第42-43页 |
| ·TEPUF 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因素 | 第43-51页 |
| ·TEPUF 的饱和吸附容量和选择性测试 | 第51-52页 |
| ·TEPUF 的功能再生及二次吸附 | 第52-53页 |
| ·TEPUF 与 PUF 的功能比较 | 第53-54页 |
| ·TEPUF 吸附机理的简要探讨 | 第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