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巫山县青石滑坡稳定性及破坏方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滑坡机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 第15-23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5-17页 |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 第15-16页 |
·气象与水文 | 第16-17页 |
·区域经济概况 | 第17页 |
·地质环境 | 第17-23页 |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地层岩性 | 第18-19页 |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19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21页 |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1-23页 |
第3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 第23-37页 |
·老滑坡的鉴别 | 第23-25页 |
·地形地貌 | 第23-24页 |
·擦痕 | 第24-25页 |
·坡体结构 | 第25页 |
·破碎带 | 第25页 |
·滑坡地形地貌 | 第25-27页 |
·滑坡空间形态 | 第27-29页 |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29-35页 |
·滑体 | 第29-30页 |
·滑带 | 第30-35页 |
·滑床 | 第35页 |
·滑坡水文地质 | 第35-37页 |
第4章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研究 | 第37-41页 |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37页 |
·地质构造、坡体结构特征 | 第37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7页 |
·岩溶作用 | 第37-38页 |
·人类工程活动 | 第38页 |
·降雨 | 第38页 |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研究 | 第38-41页 |
·老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 | 第38-39页 |
·滑坡的复活 | 第39-41页 |
第5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 第41-55页 |
·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 第41-50页 |
·滑坡变形特征 | 第41-45页 |
·专业监测数据分析 | 第45-50页 |
·稳定性定性分析 | 第50页 |
·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 第50-54页 |
·计算模型、方法 | 第50-52页 |
·计算工况 | 第52页 |
·计算参数及结果 | 第52-54页 |
·稳定性综合分析 | 第54-55页 |
·滑坡整体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54页 |
·强变形区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54-55页 |
第6章 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 第55-72页 |
·发展变化趋势 | 第55页 |
·涌浪预测 | 第55-71页 |
·滑坡速度及涌浪计算方法 | 第55-59页 |
·涌浪计算工况及模式 | 第59-60页 |
·滑坡涌浪计算 | 第60-71页 |
·危害性预测 | 第71-72页 |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2页 |
·建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重庆市巫山县抱龙猜石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