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异位性皮炎临床文献科研设计质量的评价 | 第15-22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5-17页 |
·文献来源 | 第15页 |
·文献检索 | 第15页 |
·文献检索策略 | 第15-16页 |
·文献纳入标准 | 第16页 |
·文献剔除标准 | 第16页 |
·检索文献和提取资料过程流程图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评价方法 | 第17页 |
·《评价表》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文献质量评价 | 第17-1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8-22页 |
·一般情况 | 第18-19页 |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 第19页 |
·疗效判断标准 | 第19页 |
·科研方案设计的质量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AD的Meta分析 | 第22-2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2页 |
·文献检索收集及策略 | 第22页 |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文献筛选方法 | 第22-23页 |
·数据提取方法 | 第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疗效指标的选择 | 第23页 |
·发表性偏倚的分析 | 第23-24页 |
·敏感度分析 | 第24页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24-25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5-28页 |
·文献情况 | 第25页 |
·采用抗组胺药作对照的治疗有效率分析 | 第25-26页 |
·采用抗组胺药作对照有效率的漏斗图 | 第26页 |
·采用抗组胺药作对照的复发率分析 | 第26-27页 |
·采用抗组胺药作对照复发率的漏斗图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8-38页 |
1. 立题依据 | 第28-33页 |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 第28-29页 |
·中医治法学研究方法剖析 | 第29-31页 |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医治法学研究的可行性 | 第31-33页 |
2. 关于异质性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随机化的问题 | 第33页 |
·盲法的使用问题 | 第33页 |
·分配隐匿的问题 | 第33页 |
·样本量的估算 | 第33-34页 |
·关于组间均衡性的问题 | 第34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34-35页 |
3. 疗效指标的选择 | 第35-36页 |
·疗效判定指标 | 第35页 |
·观察时间 | 第35页 |
·生存质量 | 第35页 |
·不良反应 | 第35-36页 |
4. 疗效分析 | 第36页 |
·入选11篇采用以抗组胺药作对照的文献纳入作Meta分析 | 第36页 |
·中药内服治疗异位性皮炎与西药抗组胺药治疗的复发率作比较 | 第36页 |
5. 发表偏倚 | 第36-37页 |
6. 研究启示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综述 | 第43-56页 |
附录 | 第56-63页 |
附录1 异位性皮炎中医药治疗性文献系统评价表 | 第56-61页 |
附录2 Jadad量表的质量标准 | 第61-62页 |
附录3 异位性皮炎单个研究资料提取表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