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5页 |
·生物医学材料 | 第10-13页 |
·药物控制释放 | 第13-24页 |
·乙基纤维素 | 第24-29页 |
·载体化与纳米化的药物 | 第29-32页 |
·防治PTCA 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33-35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5-46页 |
·药品及仪器 | 第35-36页 |
·药物乙基纤维素/壳聚糖缓释膜和微/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6-42页 |
·药物缓释膜/微球/纳米粒子形貌表征 | 第42-43页 |
·粒径分布 | 第43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FTIR) | 第43-44页 |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 | 第44-45页 |
·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 | 第45页 |
·载药缓释膜/微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 | 第45-46页 |
第3章 药物乙基纤维素缓释膜的研究 | 第46-67页 |
·乙基纤维素缓释膜溶剂和增塑剂的选择 | 第48-51页 |
·普罗布考-乙基纤维素缓释膜 | 第51-59页 |
·阿司匹林-乙基纤维素缓释膜 | 第59-63页 |
·阿司匹林/普罗布考-乙基纤维素复合缓释膜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第4章 药物乙基纤维素/壳聚糖微纳米粒子的研究 | 第67-86页 |
·阿司匹林-壳聚糖纳米粒子(ASP-CS NP) | 第67-71页 |
·普罗布考-乙基纤维素微球(PRO-EC MP) | 第71-80页 |
·ASP-CS 纳米粒子与PRO-EC 微球的共混体系 | 第80-83页 |
·PRO-EC 膜与PRO-EC 微球的比较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第5章 总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