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卿《懒真子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关于《懒真子录》一书的研究 | 第8-9页 |
(一) 宋以后至民国对《懒真子录》的研究 | 第8页 |
(二) 建国后对《懒真子录》的研究 | 第8-9页 |
二、关于马永卿的研究 | 第9-10页 |
第一章 马永卿生平研究 | 第10-17页 |
一、名字、生卒 | 第10-11页 |
(一) 名字 | 第10页 |
(二) 生卒 | 第10-11页 |
二、家世、仕履、交游 | 第11-15页 |
(一) 家世 | 第11-13页 |
(二) 问学、仕宦 | 第13页 |
(三) 交游 | 第13-15页 |
三、著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懒真子录》文献研究 | 第17-32页 |
一、著录考 | 第17-18页 |
二、版本考 | 第18-27页 |
(一) 明王良栋抄《儒学警悟》本 | 第18-22页 |
(二) 清胡珽抄本 | 第22-25页 |
(三) 《稗海》本 | 第25-26页 |
(四) 《说郛》本 | 第26-27页 |
三、校勘举例 | 第27-32页 |
(一) 佚文五则 | 第27-29页 |
(二) 异文举例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宋代考证笔记的发展与《懒真子录》的内容 | 第32-39页 |
一、宋代之前的考证笔记 | 第32-33页 |
二、宋代考证笔记的发展 | 第33-34页 |
三、《懒真子录》的内容分类 | 第34-35页 |
四、《懒真子录》的内容来源 | 第35-39页 |
(一) 记其师刘安世的谈话 | 第35-36页 |
(二) 记同僚与友人的讨论 | 第36-37页 |
(三) 读书琐记 | 第37页 |
(四) 游历记闻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马永卿的学术特色 | 第39-64页 |
一、韩愈与杜甫的接受 | 第39-47页 |
(一) 马永卿对韩愈的态度 | 第42-45页 |
(二) 马永卿对杜甫的态度 | 第45-47页 |
二、信经与疑经的折衷 | 第47-50页 |
三、佛学与儒学的交融 | 第50-54页 |
四、天文与术数的探索 | 第54-59页 |
五、门生与功臣的担当 | 第59-64页 |
(一) 称引有据,绝不妄下猜测 | 第60-61页 |
(二) 记述刘氏言行,风貌如见 | 第61-62页 |
(三) 保留了前辈学人的轶闻掌故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参考书目 | 第70-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