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无线通信网接入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电力无线通信网与业务通信特点 | 第11-13页 |
| ·电力无线通信网综述 | 第11-12页 |
| ·电力业务通信特点 | 第12-13页 |
| ·电力无线通信接入控制必要性 | 第13-16页 |
| ·电力无线通信技术与比较 | 第13-16页 |
| ·必要性分析 | 第16页 |
|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安排 | 第16-18页 |
| 第2章 无线接入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 第18-28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无线接入控制技术分类 | 第18页 |
| ·随机竞争接入控制技术 | 第18-24页 |
| ·ALOHA方式 | 第19-20页 |
| ·CSMA方式 | 第20-21页 |
| ·BTMA方式 | 第21页 |
| ·IEEE802.11 MAC协议 | 第21-24页 |
| ·按需分配接入控制技术 | 第24页 |
| ·固定分配接入控制技术 | 第24-26页 |
| ·FDMA方式 | 第25页 |
| ·TDMA方式 | 第25-26页 |
| ·CDMA方式 | 第26页 |
| ·无线接入控制技术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电力信息采集业务无线通信特点分析 | 第28-36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电力信息采集业务通信特点 | 第28-30页 |
| ·电力无线通信数据丢失规律分析 | 第30-33页 |
| ·电力用户用电负荷现状 | 第31页 |
| ·无线通信数据丢失规律 | 第31-33页 |
| ·电力信息采集业务通信容量分析 | 第33-35页 |
| ·通信容量问题 | 第33-34页 |
| ·通信容量特点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电力无线通信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研究 | 第36-47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电力轮询接入控制 | 第36-38页 |
| ·电力轮询接入控制建模 | 第36-38页 |
| ·电力轮询接入控制问题 | 第38页 |
| ·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必要性 | 第38-39页 |
| ·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 | 第39-43页 |
| ·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思想 | 第39-40页 |
| ·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建模分析 | 第40-42页 |
| ·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实现框图 | 第42-43页 |
|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43-46页 |
| ·网络性能指标 | 第43页 |
| ·仿真环境设置 | 第43-44页 |
| ·业务量影响实验 | 第44-45页 |
| ·负载量影响实验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电力无线通信群组接入控制算法研究 | 第47-56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群组接入控制算法必要性 | 第47-48页 |
| ·群组接入控制算法 | 第48-52页 |
| ·群组接入控制算法思想 | 第48-49页 |
| ·群组接入控制算法设计 | 第49-50页 |
| ·退避机制模型 | 第50-51页 |
| ·群组接入控制算法实现框图 | 第51-52页 |
|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 ·从站影响性实验 | 第52-53页 |
| ·数据帧影响性实验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