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图表目录 | 第11-12页 |
| 绪论 | 第12-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 1 新浪微博解析 | 第15-25页 |
| ·微博的定义 | 第15-20页 |
| ·微博的定义 | 第15-16页 |
| ·中国微博的推进表 | 第16-17页 |
| ·新浪微博 | 第17-20页 |
| ·微博的特征 | 第20-25页 |
| ·即时性 | 第20-21页 |
| ·碎片化 | 第21-22页 |
| ·自媒体 | 第22-23页 |
| ·裂变式传播 | 第23-25页 |
| 2 娱乐的概述 | 第25-28页 |
| ·娱乐的定义 | 第25页 |
| ·娱乐与大众媒介的关系 | 第25-28页 |
| 3 解读新浪微博的娱乐性 | 第28-41页 |
| ·研究对象的阐述 | 第28-30页 |
| ·娱乐行为 | 第28-29页 |
| ·使用微博的群体 | 第29页 |
| ·新浪微博 | 第29-30页 |
| ·新浪微博娱乐的形式 | 第30-32页 |
| ·文字形式 | 第30-31页 |
| ·其他形式 | 第31-32页 |
| ·新浪微博娱乐特性的体现 | 第32-41页 |
| ·名人要素,为新浪微博持续添光增彩 | 第33-35页 |
| ·版面设计,使新浪微博符合受众娱乐需要 | 第35-37页 |
| ·技术支持,保证新浪微博随时娱乐不停歇 | 第37-39页 |
| ·议题设置,暴露新浪微博利益驱动的野心 | 第39-41页 |
| 4 新浪微博娱乐性的十大恒量要素 | 第41-46页 |
| ·情感 | 第41-42页 |
| ·竞技 | 第42-43页 |
| ·欣赏 | 第43-44页 |
| ·体验 | 第44-46页 |
| 5 影响新浪微博娱乐特性的原因 | 第46-53页 |
| ·原因之一:传、受双方 | 第46-48页 |
| ·选择性接触理论(selective-exposure theory) | 第46-47页 |
| ·传、受双方对等娱乐 | 第47-48页 |
| ·传、受双方主动娱乐 | 第48页 |
| ·原因之二:娱乐内容 | 第48-50页 |
| ·热门话题中娱乐内容所占比例 | 第48-49页 |
| ·娱乐信息化 | 第49-50页 |
| ·原因之三:娱乐效果 | 第50-53页 |
| ·娱乐传播效果 | 第50-51页 |
| ·娱乐的有效大众参与 | 第51-53页 |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