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后张预应力抗拔灌注桩的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39页 |
| ·论文选题 | 第10-12页 |
| ·抗拔桩的工程应用 | 第10-11页 |
| ·预应力抗拔灌注桩的提出 | 第11-12页 |
| ·抗拔桩的承载性状 | 第12-21页 |
| ·抗拔桩单桩荷载传递规律及破坏形态 | 第12-15页 |
| ·影响抗拔桩侧阻力的因素 | 第15-17页 |
| ·抗拔桩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抗拔桩位移变形 | 第21页 |
| ·预应力抗拔桩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21-31页 |
| ·预应力抗拔桩的受力机理研究概况 | 第21-26页 |
| ·预应力抗拔桩施工与工艺概况 | 第26-30页 |
| ·建研院地基所开发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抗拔灌注桩 | 第30-31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基础 | 第31-3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8-39页 |
| 第2章 预应力抗拔灌注桩施工与测试 | 第39-54页 |
| ·试验目的 | 第39页 |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9-44页 |
| ·试验概况 | 第39-42页 |
| ·试桩桩型设计 | 第42-44页 |
| ·试验桩成桩施工 | 第44-50页 |
| ·无骨架无粘结后张预应力灌注桩施工工艺 | 第44-46页 |
| ·试验桩施工方案 | 第46-49页 |
| ·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49-50页 |
| ·试桩加载及数据采集 | 第50-51页 |
| ·测试元件及仪器安装 | 第51-52页 |
| ·存在的问题及体会 | 第52-54页 |
| 第3章 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 第54-79页 |
| ·承载性状 | 第54-59页 |
| ·桩身轴力及桩侧阻力分布 | 第59-71页 |
| ·桩身轴力及桩侧阻力计算 | 第59页 |
| ·桩身轴力分布与内力分析 | 第59-66页 |
| ·桩侧阻力发挥性状对比分析 | 第66-71页 |
| ·荷载传递规律 | 第71-74页 |
| ·桩身抗裂性能 | 第74-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4章 数值计算分析 | 第79-89页 |
|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79-84页 |
| ·本构模型 | 第79-81页 |
| ·界面单元设置 | 第81-82页 |
| ·计算模型建立 | 第82-84页 |
| ·试验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86页 |
| ·均质土中单桩荷载传递性状 | 第86-8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9-91页 |
| ·结论 | 第89页 |
| ·工程应用的建议 | 第89-90页 |
| ·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