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舆诗教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1页 |
第2章 潘德舆生平述略 | 第11-19页 |
·科举应考 | 第11-13页 |
·交游授徒 | 第13-17页 |
·著书立说 | 第17-19页 |
第3章 潘德舆—诗教的捍卫者 | 第19-31页 |
·诗教概说 | 第19-21页 |
·诗教是潘德舆诗话的主题词 | 第21-23页 |
·潘德舆诗教论的形成 | 第23-31页 |
·操行廉正的品性 | 第23-25页 |
·时代风会和诗风 | 第25-28页 |
·经世致用的理学思想 | 第28-31页 |
第4章 潘德舆诗教论 | 第31-53页 |
·诗之权度:“言志”、“无邪” | 第31-37页 |
·释“言志”、“无邪” | 第31-33页 |
·“言志”与“无邪”的内在关系 | 第33-35页 |
·“言志”与“无邪”的内涵 | 第35-37页 |
·“仰溯风雅” | 第37-44页 |
·释“风雅” | 第37-38页 |
·“《三百篇》,诗之昆仑” | 第38-40页 |
·“风雅”是诗歌的生命 | 第40-44页 |
·诗本性情—“柔惠且直” | 第44-49页 |
·“柔惠且直”的提出 | 第44-46页 |
·“柔惠且直”提出的意义 | 第46-49页 |
·“人品至上” | 第49-53页 |
第5章 潘德舆诗教论下的诗歌艺术观 | 第53-64页 |
·厚实美—“有关系寄托” | 第53-56页 |
·自然美—“直抒己见”和“纯任天机” | 第56-60页 |
·自然美的形成机制 | 第56-57页 |
·自然美的表现形态 | 第57-60页 |
·含蓄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 第60-64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