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选题思路 | 第6-25页 |
| ·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氮交叉偶联反应简述 | 第6-7页 |
| ·铜催化的碳-氮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进展 | 第7-15页 |
| ·N,N型配体的催化体系 | 第8-10页 |
| ·N,O型配体的催化体系 | 第10-12页 |
| ·O,O型配体的催化体系 | 第12-13页 |
| ·其它类型配体的催化体系 | 第13-14页 |
| ·无配体的铜催化反应体系 | 第14-15页 |
| ·铜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研究 | 第15-21页 |
| ·炔基化(sp~3C-H——spC-H) | 第16-18页 |
| ·芳基化(sp~3C-H——sp~2C-H) | 第18-19页 |
| ·烷基化(sp~3C-H——sp~3C-H) | 第19-21页 |
| ·选题思路 | 第2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氧化亚铜催化合成吲哚-2-羧酸酯衍生物 | 第25-37页 |
| ·前言 | 第25-29页 |
| ·吲哚衍生物合成简述 | 第25-28页 |
| ·吲哚-2-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28-29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29-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溴化亚铜催化氧化酰胺化合成酰胺衍生物 | 第37-49页 |
| ·前言 | 第37-40页 |
| ·酰胺衍生物合成简述 | 第37-39页 |
| ·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第49-6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9页 |
| ·氧化亚铜催化合成吲哚-2-羧酸酯衍生物 | 第49-56页 |
| ·溴化亚铜催化氧化酰胺化合成酰胺衍生物 | 第56-61页 |
|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 附录:代表性~1H NMR、~(13)C NMR谱图 | 第63-71页 |
| 在读期间(待)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