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戴熙及其《习苦斋画絮》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戴熙生平学养与时代背景 | 第10-13页 |
·戴熙的生平学养 | 第10-11页 |
·戴熙生活的时代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节《习苦斋画絮》版本考略 | 第13-15页 |
·《习苦斋画絮》版本略述 | 第13页 |
·新发现的《习苦斋画絮》版本小考 | 第13-14页 |
·《习苦斋画絮》的深层含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不傍一人,不依一法”——戴熙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道路 | 第15-26页 |
第一节 关于清代“仿”古之说 | 第15-17页 |
·清代画坛“仿”的含义 | 第15-16页 |
·戴熙之于“仿”的践行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戴熙与南宗绘画的渊源 | 第17-23页 |
·师承四王吴恽 力追南宗 | 第17-19页 |
·参己之意 取法黄王 | 第19-21页 |
·追思宋人 远溯董巨 | 第21-22页 |
·戴熙“师古”的独特精神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戴熙“振起北宗”的雄心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天闲万马是吾师”——戴熙参师造化的过程 | 第26-35页 |
第一节 戴熙主要的“师造化”活动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戴熙对“四季”的理解 | 第27-29页 |
第三节 “蝉翼皴”的创造 | 第29-32页 |
第四节 戴熙《忆松图》解读 | 第32-35页 |
第四章 戴熙的艺术地位及影响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戴熙年表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