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建筑行业碳排放计量方法与计量研究--以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过程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0-19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9页 |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研究区域生产概况 | 第21-29页 |
·施工人员配置 | 第21-22页 |
·主要机械设备 | 第22-23页 |
·主要原材料 | 第23-25页 |
·环境状况 | 第25页 |
·能源使用状况 | 第25-26页 |
·生活区和施工区临时板房概况 | 第26页 |
·应急抢修材料概况 | 第26-28页 |
·废弃物丢弃概况 | 第28-29页 |
第3章 研究区域碳计量方法 | 第29-34页 |
·移动源 CH_4和 N_2O 排放的计量模型 | 第29-30页 |
·物质消耗碳排放的计量模型 | 第30-31页 |
·生活污水 CH_4排放量计量的模型 | 第31页 |
·工业废水 CH_4排放量计算模型 | 第31-32页 |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N_2O 排放量计算模型 | 第32页 |
·降水井排水过程 CO_2排放量计算模型 | 第32页 |
·地下开挖过程 CO_2排放量计算模型 | 第32-34页 |
第4章 研究区域碳排放计量 | 第34-43页 |
·碳排放计量目的 | 第34页 |
·碳排放计量的范围 | 第34-35页 |
·确定碳排放组织边界 | 第35-36页 |
·确定碳源类型 | 第36-39页 |
·数据补缺方法 | 第39-42页 |
·造成数据缺失的原因 | 第39页 |
·数据补缺方法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研究区域碳排放计量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单因素碳排放计量数据 | 第43页 |
·抽水过程水中碳排放计量数据 | 第43-44页 |
·物质消耗碳排放计量数据 | 第44-46页 |
·机械设备折旧碳排放计量数据 | 第44页 |
·临时建筑物折旧过程碳排放计量数据 | 第44-45页 |
·应急抢修材料设备折旧碳排放计量数据 | 第45-46页 |
·供应原料损耗的 CO_2排放计量 | 第46-47页 |
·生活区和作业区排放污水 CO_2排放量 | 第47页 |
·施工开挖过程中 CO_2排放量 | 第47-48页 |
·研究区域施工人员呼吸 CO_2排放量 | 第48页 |
·研究区域生活生产废弃物 CO_2排放量 | 第48页 |
·碳源分析 | 第48-49页 |
·碳排放现状及特征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6章 建筑行业碳减排措施 | 第52-57页 |
·建筑行业减排空间 | 第52-53页 |
·建筑行业碳减排主要挑战 | 第53-54页 |
·建筑业碳减排措施 | 第54-5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7页 |